基于对比的缅甸学生习得汉语常用心理动词偏误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汉语心理动词本体研究情况 | 第9-11页 |
二、心理动词的对比及习得偏误研究方面的情况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一、对比分析理论 | 第12-13页 |
二、偏误分析理论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五节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汉缅心理动词对比分析 | 第15-47页 |
第一节 汉缅心理动词语义语用对比 | 第15-34页 |
一、汉语“想”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17-21页 |
二、汉语“明白”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21-22页 |
三、汉语“了解”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22-24页 |
四、汉语“觉得”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24-25页 |
五、汉语“满足”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25-27页 |
六、汉语“爱”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27-29页 |
七、汉语“尊重”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29-30页 |
八、汉语“担心”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30-32页 |
九、汉语“恨”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32-33页 |
十、汉语“感动”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汉缅心理动词语法组合分析 | 第34-45页 |
一、汉缅心理动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分析 | 第35-39页 |
二、汉缅心理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用法 | 第39-41页 |
三、汉缅心理动词后加宾语形式的用法 | 第41-42页 |
四、汉缅心理动词带“着、了、过”动态助词的用法 | 第42-44页 |
五、汉缅心理动词的重叠用法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二章 缅甸学生汉语心理动词习得调查分析 | 第47-66页 |
第一节 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习得调查设计及说明 | 第47-50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47-48页 |
二、问卷设计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的调查统计及分析 | 第50-60页 |
一、调查统计 | 第50页 |
二、调查统计分析 | 第50-53页 |
三、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偏误分析 | 第53-54页 |
四、缅甸学生在汉语心理动词方面常见的偏误类型 | 第54-60页 |
第三节 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偏误的原因 | 第60-65页 |
一、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 | 第60-63页 |
二、学习者受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 第63页 |
三、学习策略和认知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 | 第63-64页 |
四、受教学因素的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针对缅甸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教学建议 | 第66-69页 |
第一节 运用对比分析法教学 | 第66-67页 |
一、缅甸语和汉语词义对比 | 第66页 |
二、缅甸语和汉语用法对比 | 第66-67页 |
三、母语与目的语句法功能对比 | 第67页 |
第二节 语义、语用、语法相结合的方法 | 第67-68页 |
一、语义、语用、语法方面要掌握 | 第67页 |
二、语境教学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9-71页 |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二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