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天然色素 | 第11-12页 |
1.1.1 天然色素的分类与特点 | 第11-12页 |
1.1.1.1 天然色素的分类 | 第11页 |
1.1.1.2 天然色素的特点 | 第11-12页 |
1.1.2 天然色素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2页 |
1.2 海胆棘壳色素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2.1 海胆概述 | 第12-13页 |
1.2.2 20世纪60年代前海胆棘壳色素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20世纪60年代后海胆棘壳色素的研究 | 第14-19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棘壳色素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 第20-43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主要材料和仪器 | 第20-21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20-21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棘壳色素的制备 | 第21页 |
2.3.2 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 第21-22页 |
2.3.3 色素的溶解性 | 第22页 |
2.3.4 色素母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3.5 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页 |
2.3.6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7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3.8 H_2O_2和Na_2SO_3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3.9 部分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3.10 部分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3.11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4-42页 |
2.4.1 色素的吸收光谱 | 第24页 |
2.4.2 色素的溶解性 | 第24-25页 |
2.4.3 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2.4.4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2.4.5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6 H_2O_2和Na_2SO_3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7 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7页 |
2.4.8 部分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棘壳色素提取物的UPLC-MS分析和主要组分的分离纯化 | 第43-52页 |
3.1 前言 | 第43页 |
3.2 主要材料和仪器 | 第43-44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43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3.1 大连紫海胆棘壳粉末中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3.3.2 棘壳色素混合物中萘醌类成分液质联用分析 | 第44页 |
3.3.2.1 样品准备 | 第44页 |
3.3.2.2 液质联用分析条件 | 第44页 |
3.3.3 色素主要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验证 | 第44-45页 |
3.3.3.1 分离纯化条件 | 第44-45页 |
3.3.3.2 纯度验证条件 | 第4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3.4.1 海胆棘壳粉末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 | 第45页 |
3.4.2 海胆棘壳色素主要成分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3.4.3 主要组分的分离纯化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棘壳色素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52-62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主要材料和仪器 | 第52-53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4.2.2 动物与瘤株 | 第53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4.3.1 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2 对细菌脂多糖(LPS)致RAW 264.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第54页 |
4.3.3 对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4 各组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5页 |
4.3.5 各组分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55页 |
4.3.6 各组分Fe~(2+)螯合能力的测定 | 第55-5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4.4.1 海胆棘壳色素对体外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6页 |
4.4.2 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3 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4 各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58-59页 |
4.4.5 各组分的还原能力 | 第59-60页 |
4.4.6 各组分的Fe~(2+)螯合能力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