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雄蚕蛾的概念 | 第10页 |
1.2 雄蚕蛾的营养价值 | 第10-12页 |
1.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 第10页 |
1.2.2 脂肪酸 | 第10-11页 |
1.2.3 矿物质 | 第11页 |
1.2.4 维生素 | 第11页 |
1.2.5 激素类物质 | 第11-12页 |
1.2.6 其他成分 | 第12页 |
1.3 雄蚕蛾的保健作用 | 第12-14页 |
1.3.1 抗衰老作用 | 第12-13页 |
1.3.2 降血糖作用 | 第13页 |
1.3.3 防治白内障作用 | 第13-14页 |
1.3.4 雄性激素样作用 | 第14页 |
1.3.5 其他作用 | 第14页 |
1.4 雄蚕蛾开发利用情况 | 第14-16页 |
1.5 雄蚕蛾酒的营养滋补作用 | 第16页 |
1.6 本实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7 本实验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 | 第16-18页 |
1.7.1 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7.2 实施方案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8-32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8-19页 |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1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7页 |
2.2.1 斜面培养基PDA的制备 | 第19页 |
2.2.2 种曲孢子数的测定 | 第19-20页 |
2.2.3 蛋白酶酶活力的测定(福林法) | 第20-22页 |
2.2.3.1 福林试剂的制备 | 第20页 |
2.2.3.2 pH7.2磷酸缓冲液(0.1mol/L)的配制 | 第20页 |
2.2.3.3 pH3.0乳酸—乳酸钠缓冲液(0.05 mol/L)的配制 | 第20-21页 |
2.2.3.4 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1页 |
2.2.3.5 测定成曲蛋白酶活力 | 第21-22页 |
2.2.4 氨基态氮的测定 | 第22页 |
2.2.5 总酸的测定(pH计法) | 第22-23页 |
2.2.5.1 试样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5.2 计算 | 第23页 |
2.2.6 总酯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 第23-24页 |
2.2.6.1 试样的制备 | 第23页 |
2.2.6.2 仪器的准备 | 第23页 |
2.2.6.3 滴定 | 第23-24页 |
2.2.6.4 计算 | 第24页 |
2.2.7 多肽的粗分离及其分子量的测定 | 第24-26页 |
2.2.7.1 实验装置的安装 | 第24-26页 |
2.2.7.2 操作方法 | 第26页 |
2.2.8 矿质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26-27页 |
2.2.8.1 原理 | 第26页 |
2.2.8.2 操作步骤 | 第26-27页 |
2.2.8.3 计算 | 第27页 |
2.2.9 其他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2.3 工艺流程 | 第27-32页 |
2.3.1 种曲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2 制曲工艺 | 第28页 |
2.3.3 菌种的筛选 | 第28页 |
2.3.3.1 单菌种筛选 | 第28页 |
2.3.3.2 混合菌种筛选 | 第28页 |
2.3.4 制曲条件的优化 | 第28-30页 |
2.3.4.1 碳源种类对制曲的影响 | 第29页 |
2.3.4.2 碳源添加量对制曲的影响 | 第29页 |
2.3.4.3 培养基水分含量对制曲的影响 | 第29页 |
2.3.4.4 培养温度对制曲的影响 | 第29页 |
2.3.4.5 培养时间对制曲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6 种曲接种量对制曲的影响 | 第30页 |
2.3.4.7 雄蚕蛾制曲正交试验 | 第30页 |
2.3.5 浸泡条件的优化 | 第30页 |
2.3.5.1 料液比的确定 | 第30页 |
2.3.5.2 浸泡时间的确定 | 第30页 |
2.3.5.3 浸泡次数的确定 | 第30页 |
2.3.6 分子量的测定及枸杞、大枣等的浸泡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64页 |
3.1 种曲孢子数测定 | 第32-33页 |
3.2 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4页 |
3.3 菌种筛选 | 第34-38页 |
3.3.1 单菌筛选 | 第34-35页 |
3.3.2 混菌筛选 | 第35-36页 |
3.3.3 单菌、混菌比较 | 第36-38页 |
3.4 制曲条件的选择 | 第38-46页 |
3.4.1 碳源的选择 | 第38-39页 |
3.4.2 碳源添加量的选择 | 第39-40页 |
3.4.3 水分添加量的选择 | 第40-42页 |
3.4.4 培养温度的选择 | 第42-43页 |
3.4.5 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43-44页 |
3.4.6 种曲添加量的选择 | 第44-46页 |
3.5 雄蚕蛾制曲正交试验 | 第46-48页 |
3.6 验证试验 | 第48页 |
3.7 浸泡条件的选择 | 第48-54页 |
3.7.1 料液比的选择 | 第48-50页 |
3.7.2 浸泡时间的选择 | 第50-52页 |
3.7.3 浸泡次数的选择 | 第52-54页 |
3.8 多肽的粗分离及其分子量的测定 | 第54-64页 |
3.8.1 采用Sephadex G-25对多进行粗分离 | 第54-57页 |
3.8.1.1 上样量的确定 | 第54-56页 |
3.8.1.2 流速的确定 | 第56-57页 |
3.8.2 多分子量的测定 | 第57-61页 |
3.8.2.1 内水体积和外水体积的测定 | 第57-58页 |
3.8.2.2 多分子量的测定 | 第58-61页 |
3.8.3 矿质元素的测定 | 第61-62页 |
3.8.4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