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1.2.1 安慰言语行为 | 第11-12页 |
1.2.2 语言风格 | 第12页 |
1.2.3 修辞格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言语行为及安慰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语言风格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修辞格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语言风格对比 | 第18-27页 |
2.1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的语言风格 | 第18-22页 |
2.1.1 安慰言语行为的明快与含蓄 | 第18-19页 |
2.1.2 安慰言语行为的简洁与繁丰 | 第19-21页 |
2.1.3 安慰言语行为的藻丽与平实 | 第21-22页 |
2.2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语言风格差异的原因 | 第22-25页 |
2.2.1 中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 第23页 |
2.2.3 中西方礼貌观念差异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4 中西方等级观念和平等意识差异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7页 |
3.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修辞格对比 | 第27-36页 |
3.1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的修辞使用对比 | 第27-33页 |
3.1.1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引用辞格的对比 | 第28-30页 |
3.1.2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比喻辞格的对比 | 第30-31页 |
3.1.3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夸张辞格的对比 | 第31-33页 |
3.2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修辞使用差异原因 | 第33-35页 |
3.2.1 语言中的文化积淀差异 | 第33-34页 |
3.2.2 语言的语篇结构差异 | 第34-35页 |
3.3 小结 | 第35-36页 |
4.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 第36-40页 |
4.1 对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编写的启发 | 第36-38页 |
4.1.1 教材编写从项目功能方向考虑安慰言语行为教学 | 第37页 |
4.1.2 教材应适当地体现修辞格在安慰言语行为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4.2 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发 | 第38-40页 |
4.2.1 重视语言风格的比较教学 | 第38页 |
4.2.2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兴趣 | 第38-39页 |
4.2.3 注重文化输入 | 第39-40页 |
5.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一 面向母语是汉语的受试者的调查问卷 | 第44-45页 |
附录二 面向母语是英语的受试者的调查问卷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