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乳酸菌及功能应用 | 第9-11页 |
1.1.1 乳酸菌概述 | 第9页 |
1.1.2 乳酸菌的研究历史 | 第9-10页 |
1.1.3 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 | 第10-11页 |
1.1.4 乳酸菌在食品上的应用 | 第11页 |
1.2.氧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1 氧胁迫 | 第11-12页 |
1.2.2 乳酸菌的耐氧机制 | 第12页 |
1.3 乳酸菌的有氧呼吸 | 第12-16页 |
1.3.1 乳酸乳球菌的有氧呼吸 | 第13-14页 |
1.3.2 血红素的合成途径 | 第14-15页 |
1.3.3 在添加外源血红素条件下的乳酸乳球菌有氧呼吸 | 第15页 |
1.3.4 乳酸乳球菌进行有氧呼吸的潜力 | 第15-16页 |
1.4 有氧呼吸对乳酸菌生理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1 有氧呼吸对乳酸菌能量代谢的影响 | 第16页 |
1.4.2 有氧呼吸对乳酸菌生物量和储藏活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5 乳酸菌有氧呼吸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6 血红素的测定方法 | 第18页 |
1.7 蛋白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1.8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 引言 | 第20-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3.1 材料 | 第21-23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3.1.3 菌株 | 第22页 |
3.1.4 培养基 | 第22-2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3.2.1 血红素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3.2.2 考马斯亮蓝溶液配制 | 第23页 |
3.2.3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溶液配制 | 第23页 |
3.2.4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 第23页 |
3.2.5 菌株培养条件 | 第23-25页 |
3.3 菌种冻存管保存法 | 第25页 |
3.4 乳酸乳球菌NZ9000(pNZ8148)菌株生物量测定 | 第25页 |
3.5.发酵液中还原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3.5.1 标准曲线 | 第25页 |
3.5.2 样品测定 | 第25页 |
3.6 胞内蛋白的测定 | 第25-26页 |
3.6.1 胞内蛋白的提取 | 第25-26页 |
3.6.2 标准曲线 | 第26页 |
3.6.3 样品测定 | 第26页 |
3.7 血红素浓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3.7.1 胞内血红素的提取 | 第26页 |
3.7.2 磷酸盐缓冲液血红素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26页 |
3.7.3 标准曲线 | 第26-27页 |
3.7.4 样品测定 | 第27页 |
3.8.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 | 第27页 |
3.9.静息细胞处理 | 第27页 |
3.10.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4.1 不同发酵条件下乳酸乳球菌NZ9000(pNZ8148)生长特性 | 第28-34页 |
4.2.胞内血红素含量的测定 | 第34-37页 |
4.3 发酵pH值对乳酸乳球菌NZ9000(pNZ8148)吸收血红素能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5 讨论 | 第39-41页 |
6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