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竹荪属真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1 竹荪概况 | 第11-12页 |
1.2 竹荪属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多糖 | 第12-13页 |
1.2.2 甾类、萜类、生物碱化合物 | 第13-15页 |
1.2.3 挥发油 | 第15页 |
1.2.4 其他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2 食用菌子实体脂肪酸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2.1 花菇、银耳等10种食用菌简介 | 第16-19页 |
2.1.1 花菇 | 第16页 |
2.1.2 银耳 | 第16页 |
2.1.3 黑木耳 | 第16-17页 |
2.1.4 平菇 | 第17页 |
2.1.5 茶树菇 | 第17页 |
2.1.6 金针菇 | 第17-18页 |
2.1.7 双孢菇 | 第18页 |
2.1.8 香菇 | 第18页 |
2.1.9 真姬菇 | 第18页 |
2.1.10 杏鲍菇 | 第18-19页 |
2.2 脂肪酸概述 | 第19-24页 |
2.2.1 脂肪酸的分类 | 第20-21页 |
2.2.2 第一个双键距离甲基端碳原子数 | 第21-23页 |
2.2.3 人体自身能否合成 | 第23-24页 |
3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3.1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3.2 选题意义 | 第24-26页 |
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红托竹荪菌盖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28-38页 |
2.1 试验用品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试样样品 | 第28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8-29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2.2 红托竹荪菌盖化学成分的提取 | 第29-30页 |
2.3 红托竹荪菌盖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30-31页 |
2.4 红托竹荪菌盖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1-35页 |
2.4.1 红托竹荪菌盖分离纯化的化合物 | 第31-33页 |
2.4.2 波谱数据 | 第33-35页 |
2.5 结论 | 第35-38页 |
第3章 西安市售10种食用菌脂肪酸组成成分的测定 | 第38-64页 |
3.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3.1.1 材料 | 第38页 |
3.1.2 试剂 | 第38-39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3.2.1 前处理 | 第39-40页 |
3.2.2 花菇等10种食用菌的脂肪酸提取 | 第40页 |
3.2.3 脂肪酸的衍生化 | 第40页 |
3.2.4 GC-MS条件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64页 |
3.3.1 粗脂肪的含量 | 第41页 |
3.3.2 GC-MS测定花菇等10种食用菌的脂肪酸总离子色谱图 | 第41-57页 |
3.3.3 10种食用菌子实体脂肪酸组成含、量比较分析 | 第57-60页 |
3.3.4 10种食用菌子实体中不饱和度(U/S)及P/S值分析 | 第60-62页 |
3.3.5 S/M/P比率分析 | 第62-64页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