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研究背景 | 第6页 |
选题缘由 | 第6-7页 |
研究内容 | 第7-8页 |
教材选取依据 | 第7页 |
交际文化因素分析范围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综述 | 第10-21页 |
1.1 文化知识、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的关系 | 第10-12页 |
1.2 交际文化分类 | 第12-15页 |
1.3 本文交际文化界定及分类 | 第15-16页 |
1.4 教材中交际文化的编排原则 | 第16-18页 |
1.4.1 系统性原则 | 第17页 |
1.4.2 循序渐渐原则 | 第17页 |
1.4.3 代表性原则 | 第17-18页 |
1.4.4 对比原则 | 第18页 |
1.4.5 共时性原则 | 第18页 |
1.5 交际文化教学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交际文化统计分析 | 第21-53页 |
2.1 语言交际文化的呈现统计及分析 | 第21-37页 |
2.2 非语言交际文化的呈现统计及分析 | 第37-41页 |
2.3 插图部分涉及的交际文化统计及分析 | 第41-48页 |
2.4 教材中体现的深层交际文化统计及分析 | 第48-53页 |
第三章 基于《新实用汉语课本》交际文化设置特点的教学建议 | 第53-66页 |
3.1 《新实用汉语课本》交际文化编写特点 | 第53-57页 |
3.1.1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53-54页 |
3.1.2 交际文化种类丰富 | 第54-55页 |
3.1.3 重视文化对比 | 第55-56页 |
3.1.4 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3.2 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交际文化编写特点的教学建议 | 第57-66页 |
3.2.1 交际文化的及时补充 | 第57-58页 |
3.2.2 交际文化的及时更新 | 第58-59页 |
3.2.3 交际文化的系统化教授 | 第59-61页 |
3.2.4 循序渐进和急用先教 | 第61-62页 |
3.2.5 注意趣味性和重复性 | 第62-63页 |
3.2.6 课堂讨论的积极开展 | 第63-64页 |
3.2.7 教材插图和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