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交链孢菌概述 | 第9-10页 |
·壳寡糖简介 | 第10-13页 |
·壳寡糖的生物学活性和生物安全性 | 第10-11页 |
·壳寡糖的制备方法 | 第11页 |
·壳寡糖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1-13页 |
·壳寡糖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壳寡糖对细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壳寡糖对真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 第15页 |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细胞凋亡概述 | 第15-16页 |
·ROS、Ca~(2+)、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丝状真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真菌菌毒素的研究概况 | 第18页 |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2页 |
·壳寡糖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制备交链孢菌孢子 | 第22页 |
·壳寡糖对交链孢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22-23页 |
·壳寡糖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 | 第22页 |
·壳寡糖对交链孢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2-23页 |
·壳寡糖对菌丝细胞膜渗透率的影响 | 第23页 |
·扫描电镜观察壳寡糖对交链孢菌丝和孢子的影响 | 第23页 |
·壳寡糖对交链孢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3-25页 |
·壳寡糖对原生质体存活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 第24页 |
·活性氧的测定 | 第24-25页 |
·壳寡糖对交链孢菌上的作用位点研究 | 第25-27页 |
·荧光标记的壳寡糖的制备以及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荧光标记的壳寡糖和2-AMAC与菌丝的结合 | 第25页 |
·荧光标记的壳寡糖和2-AMAC与孢子的结合 | 第25-26页 |
·荧光标记的壳寡糖在交链孢菌胞内作用位点研究 | 第26-27页 |
·壳寡糖对毒素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27-28页 |
·毒素的提取与纯化 | 第27页 |
·壳寡糖对毒素侵染番茄的抑制作用 | 第27-28页 |
·壳寡糖对采后番茄储藏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28-30页 |
·果实处理 | 第28页 |
·果实发病率与病斑严重度检测 | 第28页 |
·果实生理指标测定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6页 |
·壳寡糖对交链孢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30-36页 |
·不同浓度壳寡糖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浓度壳寡糖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32页 |
·壳寡糖对菌丝细胞膜渗透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扫描电镜观察壳寡糖对交链孢菌丝和孢子的影响 | 第33-36页 |
·壳寡糖对交链孢菌细胞凋亡的研究 | 第36-40页 |
·壳寡糖对交链孢菌原生质体存活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壳寡糖作用下交链孢菌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 第38-39页 |
·壳寡糖作用下交链孢菌活性氧的测定 | 第39-40页 |
·壳寡糖在交链孢菌上的作用位点研究 | 第40-44页 |
·荧光标记的壳寡糖的制备以及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荧光标记的壳寡糖与菌丝和孢子的结合 | 第41-43页 |
·交链孢菌DNA与壳寡糖的体外结合实验 | 第43-44页 |
·壳寡糖对毒素侵染番茄的抑制作用 | 第44-50页 |
·壳寡糖对采后番茄贮藏品质的研究 | 第50-56页 |
·壳寡糖诱导果实对交链孢菌侵染抗性的变化 | 第50-52页 |
·壳寡糖诱导果实硬度的变化 | 第52页 |
·壳寡糖诱导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第52-53页 |
·番茄果实颜色的变化 | 第53-54页 |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第54页 |
·可溶性酚含量的测定 | 第54-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5 展望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