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啤酒中的酸类物质 | 第10页 |
·国内对啤酒中有机酸的研究 | 第10-13页 |
·啤酒中有机酸的来源 | 第10-11页 |
·啤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分泌机理 | 第11页 |
·啤酒中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 第11-12页 |
·有机酸对啤酒pH、缓冲性及口感的影响 | 第12-13页 |
·国外对啤酒中有机酸的研究 | 第13-16页 |
·酸感的呈味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有机酸在啤酒中的作用 | 第15页 |
·有机酸的来源 | 第15-16页 |
·有机酸对啤酒pH的影响 | 第16页 |
·有机酸对啤酒缓冲性的影响 | 第16页 |
·有机酸阈值的测定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啤酒中有机酸阈值的初步研究 | 第19-27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主要材料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6页 |
·ASTM679测定未除气与除气淡爽型啤酒中九种有机酸的阈值 | 第20-24页 |
·两种啤酒中三种有机酸阈值的比较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不同原料配比对有机酸的影响 | 第27-37页 |
·前言 | 第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主要材料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不同原料配比的麦汁中有机酸含量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原料配比的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分析 | 第32-33页 |
·不同原料配比的发酵液感官品评分析 | 第33-35页 |
·麦汁与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的比较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不同酵母菌株在发酵过程中产有机酸能力的比较 | 第37-47页 |
·前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主要材料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发酵过程中乙酸的变化趋势 | 第39-40页 |
·发酵过程中柠檬酸的变化趋势 | 第40-41页 |
·发酵过程中乳酸的变化趋势 | 第41页 |
·发酵过程中琥珀酸的变化趋势 | 第41-42页 |
·发酵过程中丙酮酸的变化趋势 | 第42-43页 |
·发酵过程中富马酸的变化趋势 | 第43-44页 |
·发酵过程中草酸的变化趋势 | 第44页 |
·不同酵母菌株产有机酸性能的比较 | 第44-45页 |
·HE酵母菌株发酵液的分析结果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低产有机酸菌株HE的性能改良 | 第47-57页 |
·前言 | 第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主要材料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48页 |
·仪器设备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分析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出发菌株HE的双乙酰抗性 | 第50页 |
·菌株的EMS诱变及突变菌株的的分离 | 第50-51页 |
·优良酵母菌株的初筛 | 第51页 |
·优良酵母菌株的复筛 | 第51-52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52-53页 |
·100L发酵罐发酵试验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