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基于小分子与三聚氰胺双组分水凝胶形成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6页
   ·三聚氰胺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危害第15页
   ·双组分小分子凝胶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小分子凝胶的概要第16页
     ·双组分凝胶因子的分类第16-18页
     ·双组分凝胶驱动力第18-19页
     ·研究凝胶的主要方法第19-20页
   ·基于三聚氰胺的双组分小分子水凝胶的研究第20-24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苯甲酸和三聚氰胺的双组分水凝胶的形成与性质研究第26-41页
   ·引言第26-27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7页
     ·实验的材料与试剂第27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29页
     ·双组分水凝胶的制备第27-28页
     ·双组分水凝胶的临界凝胶浓度的测定第28页
     ·干凝胶的红外光谱的测定第28页
     ·双组分凝胶的持水力测定第28页
     ·溶液的紫外光谱的测定第28页
     ·场扫描电镜实验第28页
  2 3.7 差示扫描量热实验第28-29页
     ·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9页
     ·苯甲酸和三聚氰胺的凝胶形成与微观结构第29-31页
     ·双组分凝胶的分子间作用力第31-34页
     ·双组分凝胶的性质第34-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基于对位取代苯甲酸与三聚氰胺的双组分水凝胶的研究第41-51页
   ·引言第41页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41-42页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1-4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2页
   ·实验方法第42-43页
     ·双组分水凝胶的制备第42页
     ·最小凝胶浓度的测定第42页
     ·红外光谱的测定第42页
     ·持水力的测定第42页
     ·硬度的测定第42-43页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实验第43页
     ·差示扫描量热实验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凝胶的形成与形态第43-44页
     ·凝胶的持水力比较第44-45页
     ·凝胶的微观形态比较第45-46页
     ·不同凝胶体系的氢键作用第46-47页
     ·不同取代苯甲酸的pKa值、临界凝胶浓度和硬度值的比较第47-48页
     ·不同凝胶体系的相转变过程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芳杂环羧酸分子与三聚氰胺的双组分水凝胶的形成与性质研究第51-67页
   ·前言第51页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51-52页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1-5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页
     ·双组分水凝胶的制备第52页
     ·最小凝胶浓度的测定第52页
     ·红外光谱的测定第52页
     ·持水力的的测定第52页
     ·硬度值的测定第52页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实验第52页
     ·差示扫描量热实验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65页
     ·芳杂环羧酸分子与三聚氰胺的双组分水凝胶的研究第52-59页
     ·吡啶甲酸同分异构体与三聚氰胺双组分凝胶的研究第59-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总结和展望第67-69页
   ·总结第67-68页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附录一 符号说明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菇中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茶多酚对冷藏养殖大黄鱼品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