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7页
    引言第11-12页
    1 群体感应系统QS与混合物种生物被膜第12-13页
    2 HGT与混合物种生物被膜第13页
    3 共代谢和互养第13页
    4 合作相互作用第13-14页
    5 竞争相互作用第14-15页
    6 小结与展望第15-17页
第二章 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研究第17-26页
    引言第17-1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1.1 材料第18页
        1.2 方法第18-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9-24页
        2.1 通过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第19-20页
        2.2 混合菌与单一菌生物被膜活菌数的变化第20-21页
        2.4 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变化第21-22页
        2.5 利用激光共聚焦(CLSM)观察VP和VC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第22-24页
    3 讨论第24-25页
    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环境因素对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26-35页
    引言第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1.1 材料第26-27页
        1.2 方法第27-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2.1 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环境因素对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28-30页
        2.2 平板菌落计数观察环境因素对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第30-31页
        2.3 激光共聚焦观察环境因素对混合生物被膜的影响第31-33页
    3 讨论第33页
    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的清除第35-44页
    背景第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40页
        1.1 材料第35-36页
        1.2 实验方法第36-40页
    2 结果与讨论第40-42页
        2.1 荧光定量PCR定量电解水处理的生物被膜第40-41页
        2.2 FISH法观察电解水处理的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第41-42页
    3 讨论第42页
    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全文总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对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下一篇:上海市河道拉氏拟浮丝藻(Planktonthricoides raciborskii)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