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对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益生菌乳酸菌的简介第12-13页
    1.3 重金属的简介及危害第13-15页
        1.3.1 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第14-15页
        1.3.2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15页
    1.4 目前对重金属的防治方法第15-17页
        1.4.1 物理防治方法第15-16页
        1.4.2 化学处理方法第16-17页
        1.4.3 生物处理方法第17页
    1.5 乳酸菌减除重金属的潜力第17-18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8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具有减除重金属危害的乳酸菌的体外筛选第20-31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2.1.1 泡菜样品第20页
        2.1.2 实验器材第20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0-21页
        2.1.4 培养基第21页
        2.1.5 泡菜产品中重金属耐受菌的分离与纯化第21-22页
        2.1.6 最小抑制浓度(MIC)的测定第22页
        2.1.7 细菌种属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22-24页
            2.1.7.1 菌落形态特征第22页
            2.1.7.2 生理生化特性第22-23页
            2.1.7.3 细菌16S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3-24页
            2.1.7.4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第2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4-30页
        2.2.1 乳酸菌形态特征鉴定结果第24-25页
        2.2.2 重金属耐受乳酸菌的筛选第25-26页
        2.2.3 糖发酵实验结果第26-27页
        2.2.4 质谱鉴定第27页
        2.2.5 16SrDNA鉴定结果第27-29页
        2.2.6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第31-41页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页
        3.1.2 培养试剂第31页
        3.1.3 实验仪器第31-32页
        3.1.4 菌种活化第32页
        3.1.5 种子的制备第32页
        3.1.6 发酵培养第32页
        3.1.7 乳酸菌生长曲线测定第32页
        3.1.8 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第32页
        3.1.9 高密度培养研究第32-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3.2.1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3页
        3.2.2 初始接种量对植物乳杆菌P1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3.2.3 初始pH对植物乳杆菌P1生长的影响第34-35页
        3.2.4 培养温度对植物乳杆菌P1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3.2.5 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第36-40页
        3.2.6 最佳生长条件的验证结果第40页
    3.3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乳酸菌对重金属Pb(Ⅱ)、Cr(Ⅵ)和Cu(Ⅱ)的体外吸附与耐受相关性比较.第41-49页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1-42页
        4.1.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4.1.2 实验设备第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2.1 铅、铬和铜储备液的配制第42页
        4.2.2 菌体收集及吸附第42页
        4.2.3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2页
        4.2.4 单因素吸附条件设定第42-43页
        4.2.5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及样品的测定第43-44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4.3.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4页
        4.3.2 pH对Pb(Ⅱ)、Cr(Ⅵ)和Cu(Ⅱ)的吸附效果影响第44-45页
        4.3.3 菌体浓度对Pb(Ⅱ)、Cr(Ⅵ)和Cu(Ⅱ)的吸附效果影响第45-46页
        4.3.4 Pb(Ⅱ)、Cr(Ⅵ)和Cu(Ⅱ)初始浓度单独吸附效果影响第46-47页
        4.3.5 接触时间对Pb(Ⅱ)、Cr(Ⅵ)和Cu(Ⅱ)的单独吸附效果影响第47-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模拟胃肠液环境下植物乳杆菌P1的耐受性第49-53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49页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9页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9页
    5.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5.2.1 植物乳杆菌对胆盐的耐受能力第49-50页
        5.2.2 植物乳杆菌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生长测定第5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5.3.1 植物乳杆菌对胆盐的耐受性第50-51页
        5.3.2 植物乳杆菌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耐受性第51-52页
    5.4 小结第52-53页
全文总结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研究成果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斑马鱼SIX基因亚簇的重叠转录本Six2a-OT和Six6b-OT的功能探究
下一篇: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