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益生菌乳酸菌的简介 | 第12-13页 |
1.3 重金属的简介及危害 | 第13-15页 |
1.3.1 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 | 第14-15页 |
1.3.2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15页 |
1.4 目前对重金属的防治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物理防治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化学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生物处理方法 | 第17页 |
1.5 乳酸菌减除重金属的潜力 | 第17-18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8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具有减除重金属危害的乳酸菌的体外筛选 | 第20-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1 泡菜样品 | 第20页 |
2.1.2 实验器材 | 第20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1.4 培养基 | 第21页 |
2.1.5 泡菜产品中重金属耐受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1-22页 |
2.1.6 最小抑制浓度(MIC)的测定 | 第22页 |
2.1.7 细菌种属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22-24页 |
2.1.7.1 菌落形态特征 | 第22页 |
2.1.7.2 生理生化特性 | 第22-23页 |
2.1.7.3 细菌16S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3-24页 |
2.1.7.4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 | 第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2.1 乳酸菌形态特征鉴定结果 | 第24-25页 |
2.2.2 重金属耐受乳酸菌的筛选 | 第25-26页 |
2.2.3 糖发酵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2.2.4 质谱鉴定 | 第27页 |
2.2.5 16SrDNA鉴定结果 | 第27-29页 |
2.2.6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 | 第31-41页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2 培养试剂 | 第31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3.1.4 菌种活化 | 第32页 |
3.1.5 种子的制备 | 第32页 |
3.1.6 发酵培养 | 第32页 |
3.1.7 乳酸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32页 |
3.1.8 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32页 |
3.1.9 高密度培养研究 | 第32-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2.1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3页 |
3.2.2 初始接种量对植物乳杆菌P1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初始pH对植物乳杆菌P1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培养温度对植物乳杆菌P1生长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5 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36-40页 |
3.2.6 最佳生长条件的验证结果 | 第40页 |
3.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乳酸菌对重金属Pb(Ⅱ)、Cr(Ⅵ)和Cu(Ⅱ)的体外吸附与耐受相关性比较. | 第41-49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4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4.2.1 铅、铬和铜储备液的配制 | 第42页 |
4.2.2 菌体收集及吸附 | 第42页 |
4.2.3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2页 |
4.2.4 单因素吸附条件设定 | 第42-43页 |
4.2.5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及样品的测定 | 第43-4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4.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4页 |
4.3.2 pH对Pb(Ⅱ)、Cr(Ⅵ)和Cu(Ⅱ)的吸附效果影响 | 第44-45页 |
4.3.3 菌体浓度对Pb(Ⅱ)、Cr(Ⅵ)和Cu(Ⅱ)的吸附效果影响 | 第45-46页 |
4.3.4 Pb(Ⅱ)、Cr(Ⅵ)和Cu(Ⅱ)初始浓度单独吸附效果影响 | 第46-47页 |
4.3.5 接触时间对Pb(Ⅱ)、Cr(Ⅵ)和Cu(Ⅱ)的单独吸附效果影响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模拟胃肠液环境下植物乳杆菌P1的耐受性 | 第49-53页 |
5.1 材料与设备 | 第49页 |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5.2.1 植物乳杆菌对胆盐的耐受能力 | 第49-50页 |
5.2.2 植物乳杆菌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生长测定 | 第5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5.3.1 植物乳杆菌对胆盐的耐受性 | 第50-51页 |
5.3.2 植物乳杆菌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耐受性 | 第51-52页 |
5.4 小结 | 第52-53页 |
全文总结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