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贝利尼六首小咏叹调创作概况 | 第9-15页 |
1.1 贝利尼的生平及其创作 | 第9-12页 |
1.1.1 贝利尼的生平 | 第9页 |
1.1.2 贝利尼的歌剧与艺术歌曲创作成就 | 第9-12页 |
1.2 小咏叹调的定义 | 第12-13页 |
1.3 贝利尼小咏叹调的创作背景 | 第13-15页 |
1.3.1 社会文化背景 | 第13页 |
1.3.2 浪漫主义发展背景 | 第13-15页 |
2 贝利尼六首小咏叹调的艺术特征 | 第15-25页 |
2.1 歌词的文学性 | 第15-17页 |
2.2 简单、短小的曲式结构 | 第17-18页 |
2.3 音乐创作特征 | 第18-25页 |
2.3.1 优美、抒情的旋律 | 第18-21页 |
2.3.2 灵活调性的转换 | 第21-23页 |
2.3.3 简洁的钢琴伴奏 | 第23-25页 |
3 贝利尼六首小咏叹调的演唱风格研究 | 第25-49页 |
3.1 忧伤的爱---《忧郁女神,秀美迷人》 | 第25-29页 |
3.2 嫉妒的爱---《去吧,幸运的玫瑰》 | 第29-34页 |
3.3 回忆的爱---《恋爱中美丽的尼斯》 | 第34-38页 |
3.4 失去的爱---《倘若我不能》 | 第38-41页 |
3.5 遗憾的爱---《求你,我的好宝贝》 | 第41-45页 |
3.6 艰难的爱---《请让她高高兴兴》 | 第45-49页 |
4 贝利尼小咏叹调的教学与研究思考 | 第49-55页 |
4.1 贝利尼小咏叹调研究的教学意义 | 第49-52页 |
4.1.1 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 | 第49-51页 |
4.1.2 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 | 第51-52页 |
4.2 贝利尼小咏叹调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52-53页 |
4.2.1 诗词相融的理论阐释 | 第52-53页 |
4.2.2 开创艺术歌曲的多元化 | 第53页 |
4.3 贝利尼小咏叹调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
1《浅析<春思曲>的演唱处理》人间2016年 6 月 | 第58页 |
2《艺术实践之我见》北方音乐2016年 12 月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