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1 文献综述法 | 第9页 |
1.3.2 史料分析法 | 第9页 |
1.3.3 案例分析法 | 第9-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4.1 美术片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2 十七年美术片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5 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1.5.1 动画片、动画电影 | 第15页 |
1.5.2 美术片、美术电影 | 第15-16页 |
1.5.3“十七年” | 第16-18页 |
2“十七年”美术片价值观的发展演变 | 第18-25页 |
2.1“十七年”美术片各历史时期划分依据 | 第18-19页 |
2.2 各历史分期美术片的价值观呈现 | 第19-25页 |
2.2.1“十七年”前:宣传抗日,鼓舞战斗 | 第19-20页 |
2.2.2 建国初期:抨击旧时期,展现新气象 | 第20-21页 |
2.2.3《武训传》后:回避现实,寄托神话 | 第21-22页 |
2.2.4“双百方针”后:政策宽松,表达相对自由 | 第22-25页 |
3“十七年”不同题材美术片中的价值观分析 | 第25-35页 |
3.1“十七年”美术片内容与题材概述 | 第25-26页 |
3.2 儿童寓言美术片中的价值观 | 第26-29页 |
3.2.1“十七年”儿童寓言美术片的创作背景 | 第27页 |
3.2.2 程式化与说教性特征下“十七年”儿童寓言美术片的价值观 | 第27-29页 |
3.3 民间神话美术片中的价值观 | 第29-32页 |
3.3.1“十七年”民间神话美术片的创作背景 | 第29-30页 |
3.3.2 正面化与浪漫性特征下“十七年”民间神话美术片的价值观 | 第30-32页 |
3.4 时代题材美术片中的价值观 | 第32-35页 |
3.4.1“十七年”时代题材美术片的创作背景 | 第32-33页 |
3.4.2 多样化与现实性特征下“十七年”时代题材美术片的价值观 | 第33-35页 |
4“十七年”美术片价值观呈现对当今美术片创作的借鉴意义 | 第35-41页 |
4.1“十七年”美术片价值观呈现的整体特征 | 第35-37页 |
4.1.1 服务国家政治,体现政策精神 | 第35-36页 |
4.1.2 继承民族传统,创新题材形式 | 第36页 |
4.1.3 贴近群众生活,展现时代特色 | 第36-37页 |
4.2“十七年”美术片价值观呈现对当今美术片创作的启示 | 第37-41页 |
4.2.1 融合民族传统元素,精心创作故事内容 | 第37-38页 |
4.2.2 结合先进动画技术,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 第38-39页 |
4.2.3 加强作品价值观表达,弘扬时代民族精神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