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留学生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使用情况考察及偏误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0.1 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第8页
        0.1.1 选题理由第8页
        0.1.2 选题意义第8页
    0.2 研究综述第8-14页
        0.2.1 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研究第9-10页
        0.2.2 “过来”、“过去”相关的研究第10-11页
        0.2.3 动趋短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研究第11页
        0.2.4 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本体研究第11-12页
        0.2.5 对外汉语教学中“V+过来”与“V+过去”的研究第12-14页
    0.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0.3.1 研究对象第14页
        0.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0.4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第15-16页
第一章 留学生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使用情况考察第16-30页
    1.1 “V+过来”与“V+过去”的语义句法特点第16-18页
        1.1.1 “V+过来”与“V+过去”的语义特点第16-17页
        1.1.2 “V+过来”与“V+过去”的句法特点第17-18页
    1.2 “V+过来”与“V+过去”的使用情况第18-28页
        1.2.1 语义句法都正确第18-25页
        1.2.2 语义正确,句法错误第25-26页
        1.2.3 句法正确,语义错误第26-27页
        1.2.4 语义句法都错误第27-28页
    1.3 小结第28-30页
第二章 留学生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偏误分析第30-45页
    2.1 “V+过来”与“V+过去”的偏误情况第30-33页
        2.1.1 “V+过来”第30-31页
        2.1.2 “V+过去”第31-33页
    2.2 “V+过来”与“V+过去”的偏误类型分析第33-42页
        2.2.1 遗漏偏误第33-35页
        2.2.2 误加偏误第35-36页
        2.2.3 误代偏误第36-39页
        2.2.4 错序偏误第39-42页
    2.3 偏误原因分析第42-44页
        2.3.1 动趋短语自身的复杂性第42-43页
        2.3.2 母语负迁移第43页
        2.3.3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第43页
        2.3.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第43-44页
    2.4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留学生动趋短语“V+过来”与“V+过去”的习得研究第45-53页
    3.1 初级、中高级阶段语法意义习得情况第45-47页
        3.1.1 “V+过来”语法意义习得情况第45-46页
        3.1.2 “V+过去”语法意义习得情况第46-47页
    3.2 初级、中高级阶段句法结构习得情况第47-51页
        3.2.1 “V+过来”句法结构习得情况第47-49页
        3.2.2 “V+过去”句法结构习得情况第49-51页
    3.3 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对留学生动趋短语教学的启示及建议第53-59页
    4.1 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及建议第53-54页
        4.1.1 合理编排教学顺序第53页
        4.1.2 优化汉语教材编写第53-54页
    4.2 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及建议第54-58页
        4.2.1 针对性练习和语境练习相结合第54-55页
        4.2.2 注重动词和复合趋向补语的搭配练习第55-56页
        4.2.3 加强对动趋短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教学第56-57页
        4.2.4 对比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第57-58页
    4.3 小结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南邦府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邦嘎拉娅尼学校为例
下一篇:工作记忆容量对留学生汉语听写成绩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