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材、课本论文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概述第16-23页
     ·研究缘起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1-23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第23-30页
     ·2005至2011年汉语教材研究特点第23-28页
     ·2005至2011年汉语教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二章 汉语教材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2-48页
 第一节 教材编写的学科理论基础第32-36页
     ·教材的定义第32-33页
     ·教材研究中的两组关系第33-36页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三个维度第36-47页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理论维度第36-39页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结构编排维度第39-44页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构成要素维度第44-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发展纵观与现状调查第48-60页
 第一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学及教材发展历程第48-53页
     ·高校汉语课程设置标志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创立第48-49页
     ·战时需要推动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第49-51页
     ·和平时代背景下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第51-52页
     ·新世纪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推动美国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第52-53页
 第二节 美国高校主流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第53-58页
     ·调查对象第54-55页
     ·调查方法第55页
     ·调查结果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初级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分析第60-88页
 第一节 《中文听说读写》基本情况简介第60-61页
 第二节 《中文听说读写》结构编排分析第61-78页
     ·《中文听说读写》总体设计第61-63页
     ·《中文听说读写》架构第63-68页
     ·《中文听说读写》课文语料研究第68-75页
     ·《中文听说读写》练习构件分析第75-78页
 第三节 《中文听说读写》构成要素分析第78-87页
     ·《中文听说读写》语音分析第78-80页
     ·《中文听说读写》汉字分析第80-81页
     ·《中文听说读写》词汇分析第81-84页
     ·《中文听说读写》语法项目分析第84-86页
     ·《中文听说读写》文化项目分析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华裔汉语教材《中国啊,中国!》分析第88-109页
 第一节 《中国啊,中国!》简介第88-89页
 第二节 《中国啊,中国!》结构编排分析第89-99页
     ·《中国啊,中国》总体设计第89-90页
     ·《中国啊,中国!》构架第90-92页
     ·《中国啊,中国!》课文语料研究第92-95页
     ·《中国啊,中国!》练习构件分析第95-99页
 第三节 《中国啊,中国!》构成要素分析第99-108页
     ·《中国啊,中国!》语音分析第100-102页
     ·《中国啊,中国!》汉字分析第102-103页
     ·《中国啊,中国!》词汇分析第103-106页
     ·《中国啊,中国!》语法分析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美国高校中级汉语教材分析第109-131页
 第一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简介第109-110页
 第二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结构编排分析第110-122页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总体设计第110页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构架第110-111页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课文语料研究第111-118页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练习构件分析第118-122页
 第三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构成要素分析第122-129页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汉字分析第122-124页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词汇分析第124-127页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语法分析第127-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七章 美国高校高级汉语教材分析第131-156页
 第一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简介第131-132页
 第二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结构编排分析第132-145页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总体设计第132-133页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构架第133-137页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课文语料研究第137-142页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练习构件分析第142-145页
 第三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构成要素分析第145-154页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汉字分析第146-148页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词汇分析第148-153页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语法项目分析第153-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6页
第八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对比研究第156-169页
 第一节 通用汉语教材与华裔汉语教材对比分析第156-161页
     ·两套教材的共同特点第156-157页
     ·两套教材对比研究第157-161页
 第二节 初级、中级、高级汉语教材对比分析第161-168页
     ·教材的共同特点第161-162页
     ·八套教材对比研究第162-168页
 本章小结第168-169页
第九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特点、影响因素及启示探讨第169-197页
 第一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特点及成因分析第169-175页
     ·种类繁多,多样性特征凸显第169-170页
     ·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第170-171页
     ·教材构成要素的编排缺乏系统性第171-172页
     ·大量使用媒介语英语,重视拼音的作用第172-173页
     ·简繁并用,有所侧重第173-174页
     ·重视话题作用,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强势话题第174-175页
 第二节 影响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因素探讨第175-188页
     ·美国外语政策对高校汉语教材的影响第175-178页
     ·教材评估对教材的影响第178-181页
     ·汉语能力评估标准对教材的影响第181-183页
     ·流行教学法对汉语教材的影响第183-188页
 第三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对策与启示第188-195页
     ·“无大纲”国家的汉语教材开发第188-190页
     ·多元文化国家汉语教材开发第190-193页
     ·名校效应对教材编写的启示第193页
     ·以“后方法”为指导的教材编写理念第193-194页
     ·教材编写的“优选论”理念第194-195页
 本章小结第195-197页
第十章 结论第197-200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第197-199页
     ·本研究的结论第197-198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98-199页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第199-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05页
附录第205-238页
致谢词第238-2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39页

论文共2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伦春语亲属称谓研究
下一篇:《高昌馆杂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