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馆杂字》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材料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动态 | 第13-17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昌馆杂字》的成书过程、版本及体例 | 第19-25页 |
第一节 《高昌馆杂字》的成书过程 | 第19页 |
第二节 《高昌馆杂字》的版本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高昌馆杂字》的体例 | 第20-24页 |
第四节 《高昌馆杂字》的价值和影响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高昌馆杂字》回鹘文的语音特点及其转写 | 第25-91页 |
第一节 回鹘文字母及主要拼写规则 | 第25-30页 |
第二节 回鹘文音系 | 第30-41页 |
第三节 《高昌馆杂字》的回鹘文转写 | 第41-83页 |
第四节 《高昌馆杂字》的回鹘文注释 | 第83-91页 |
第四章 《高昌馆杂字》的汉语方言音系 | 第91-201页 |
第一节 明代北方的汉语官话音系 | 第91-102页 |
第二节 回鹘语——汉语对音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 第102-120页 |
第三节 《高昌馆杂字》回鹘语——汉语对音表 | 第120-184页 |
第四节 《高昌馆杂字》汉语方言的声母分析 | 第184-189页 |
第五节 《高昌馆杂字》汉语方言的韵母分析 | 第189-201页 |
结语 | 第201-20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212页 |
致谢 | 第212-2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