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苦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第9页 |
·苦荞的营养特性及生理功能 | 第9-10页 |
·苦荞营养特性 | 第9-10页 |
·苦荞的生理功能 | 第10页 |
·苦荞的开发现状 | 第10-15页 |
·苦荞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现状 | 第10-11页 |
·苦荞类黄酮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苦荞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抗性淀粉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本论文立题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全营养苦荞米抗性淀粉形成的工艺参数优化 | 第18-2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材料 | 第1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6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21页 |
·温度对苦荞籽粒吸水量和完整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浸渍苦荞籽粒水分含量、pH值与压热温度、时间对苦荞RS形成的影响 | 第22-24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干燥温度对营养苦荞米RS形成的影响 | 第25-26页 |
·营养苦荞饭抗性淀粉(RS)含量变化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苦荞米与苦荞粉加工中营养功能成分的利用评价 | 第28-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 | 第2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芦丁、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苦荞粉、苦荞香米和全营养苦荞米加工中营养功能成分的流向分布 | 第31-32页 |
·全营养苦荞米、苦荞香米和苦荞粉加工中营养功能成分的利用率对比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苦荞麸皮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 第34-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材料 | 第34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34页 |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34-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52页 |
·苦荞荞麸脱脂结果 | 第37页 |
·清蛋白提取工艺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球蛋白提取工艺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醇溶蛋白提取工艺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谷蛋白提取工艺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苦荞复合蛋白提取工艺 | 第47-50页 |
·提取次数对苦荞蛋白得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苦荞麸皮蛋白组成及纯化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苦荞麸皮蛋白基本性质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 第53-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材料 | 第5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功能性质 | 第56-58页 |
·苦荞麸皮蛋白各组分氨基酸分析 | 第58-60页 |
·苦荞麸皮蛋白各组分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全营养苦荞米和苦荞麸皮蛋白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 | 第64-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材料与实验动物 | 第64页 |
·试剂 | 第64-6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5页 |
·方法 | 第65-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2页 |
·各组小鼠体重和脏体比值变化 | 第67-68页 |
·全营养苦荞米和苦荞蛋白对实验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68-70页 |
·全营养苦荞米和苦荞蛋白体内抗氧化作用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