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2页 |
1.1 罗汉果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1.1 罗汉果的特性与分布 | 第12页 |
1.1.2 罗汉果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3 罗汉果产业状况 | 第14页 |
1.2 植物果实糖类概述 | 第14-15页 |
1.2.1 植物果实多糖的定义及概况 | 第14-15页 |
1.2.2 植物果实多糖中单糖成分分析 | 第15页 |
1.3 果酒概述 | 第15-18页 |
1.3.1 果酒的分类概况 | 第15-16页 |
1.3.1.1 根据酿酒原料分类 | 第15-16页 |
1.3.1.2 根据果酒中含糖量分类 | 第16页 |
1.3.1.3 根据果酒中酒精含量分类 | 第16页 |
1.3.1.4 根据酿酒工艺分类 | 第16页 |
1.3.2 发酵果酒原理和特点 | 第16-17页 |
1.3.3 固定化连续发酵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3.4 果酒开发基本工艺流程 | 第17-18页 |
1.3.5 果酒生产的国内、外现状 | 第18页 |
1.4 果酒香气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1 香气成分分离提取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果酒香气的测定方法 | 第19页 |
1.4.3 果酒香气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9页 |
1.5 色素概述 | 第19-21页 |
1.5.1 食用天然色素的提取 | 第20页 |
1.5.2 食用天然色素的分离 | 第20-21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1 研究的目的 | 第21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总糖及单糖与二糖含量测定 | 第22-29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1 原料 | 第22页 |
2.2.2 药品和试剂 | 第22-23页 |
2.2.3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1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含固量的测定原理 | 第23页 |
2.3.2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总糖的测定原理 | 第23-24页 |
2.3.3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测定条件 | 第24页 |
2.3.4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含固量测定 | 第24页 |
2.3.5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中的总糖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2.3.6 标准样品溶液配制 | 第25页 |
2.3.7 测试样品进样前处理 | 第25页 |
2.3.8 液相色谱及样品测定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2.4.1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的含固量 | 第26页 |
2.4.2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的总糖测定 | 第26页 |
2.4.3 三种糖标准品与测试样品HPLC色谱图 | 第26-28页 |
2.4.4 三种糖标准品HPLC线性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无甜苷罗汉果汁发酵制备果酒的研究 | 第29-4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3.2.1 原料 | 第29页 |
3.2.2 药品与试剂 | 第29-30页 |
3.2.3 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3.3.1 工艺流程 | 第31页 |
3.3.2 实验操作要点 | 第31-32页 |
3.3.3 单因素发酵工艺试验条件 | 第32页 |
3.3.3.1 发酵原料稀释比例的确定 | 第32页 |
3.3.3.2 酵母菌菌液接种量的确定 | 第32页 |
3.3.3.3 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32页 |
3.3.3.4 发酵液初始糖度的确定 | 第32页 |
3.3.3.5 初始pH值的确定 | 第32页 |
3.3.4 发酵工艺条件优化试验 | 第32-33页 |
3.3.5 固定化酵母发酵 | 第33-34页 |
3.3.5.1 固定化酵母的制备与增殖 | 第33页 |
3.3.5.2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 | 第33-34页 |
3.3.6 检测指标 | 第34-36页 |
3.3.6.1 理化指标 | 第34页 |
3.3.6.2 感官评价标准 | 第34-35页 |
3.3.6.3 卫生标准 | 第35-36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3.4.1 无甜苷浓缩罗汉果汁的稀释比对发酵制品糖度与酒精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不同初始糖度对发酵制品糖度与酒精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3 不同酵母菌液菌液的接种量对发酵制品糖度与酒精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4 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制品糖度与酒精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5 不同初始pH值时对发酵制品糖度与酒精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6 主发酵条件工艺的优化结果 | 第43-45页 |
3.4.7 游离酵母发酵与固定化酵母发酵时间的对比 | 第45-46页 |
3.4.8 无甜苷罗汉果发酵酒的质量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3.4.8.1 感官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3.4.8.2 理化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3.4.8.3 卫生指标分析结果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无甜苷罗汉果果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 第49-67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4.2.1 原料 | 第49页 |
4.2.2 药品与试剂 | 第49-50页 |
4.2.3 仪器与设备 | 第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3.1 同时蒸馏萃取无甜苷罗汉果果酒香气成分 | 第50-51页 |
4.3.2 无甜苷罗汉果果酒香气GC-MS分析条件 | 第51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1-65页 |
4.4.1 无甜苷罗汉果果汁香气谱图 | 第51-52页 |
4.4.2 无甜苷罗汉果果汁香气成分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4.4.3 无甜苷罗汉果果酒香气谱图 | 第53-54页 |
4.4.4 无甜苷罗汉果果酒香气成分分析结果 | 第54-65页 |
4.4.4.1 醇类物质 | 第56-57页 |
4.4.4.2 酯类物质 | 第57-59页 |
4.4.4.3 酸类物质 | 第59-61页 |
4.4.4.4 烯类物质 | 第61-62页 |
4.4.4.5 烷类物质 | 第62-64页 |
4.4.4.6 其他类物质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罗汉果色素的研究 | 第67-81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67-69页 |
5.2.1 原料 | 第67页 |
5.2.2 药品与试剂 | 第67-68页 |
5.2.3 设备和仪器 | 第68-6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9-75页 |
5.3.1 阴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 | 第69页 |
5.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69-70页 |
5.3.3 色素的提取工艺 | 第70页 |
5.3.4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条件 | 第70-71页 |
5.3.5 无甜苷罗汉果化学成分的提取 | 第71-72页 |
5.3.6 无甜苷罗汉果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 第72-75页 |
5.3.6.1 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 第72页 |
5.3.6.2 乙酸乙酯部分E.8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 第72-73页 |
5.3.6.3 乙酸乙酯部分E.1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 第73-75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5.4.1 色素成分分析结果 | 第75-79页 |
5.4.1.1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 | 第75页 |
5.4.1.2 色素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 第75-79页 |
5.4.2 自由基DPPH溶液的可见光谱结果 | 第79页 |
5.4.3 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结果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1-84页 |
6.1 本文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6.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82页 |
6.3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