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为母语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偏误分析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6页 |
1.2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6-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第二章 语篇衔接偏误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2.1 语篇与衔接 | 第12-13页 |
2.1.1 语篇 | 第12页 |
2.1.2 衔接 | 第12-13页 |
2.2 国内语篇衔接理论 | 第13-14页 |
2.3 国外语篇衔接理论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以英语为母语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偏误考察 | 第15-27页 |
3.1 语料来源 | 第15页 |
3.2 语篇衔接偏误类型 | 第15-27页 |
3.2.1 语法衔接偏误 | 第15-22页 |
3.2.1.1 照应衔接及其偏误 | 第15-17页 |
3.2.1.2 省略衔接及其偏误 | 第17-20页 |
3.2.1.3 替代衔接及其偏误 | 第20-21页 |
3.2.1.4 连接衔接及其偏误 | 第21-22页 |
3.2.2 词汇衔接偏误 | 第22-27页 |
3.2.2.1 词汇重复及其偏误 | 第22-24页 |
3.2.2.2 同义词衔接及其偏误 | 第24页 |
3.2.2.3 上下义关系及其偏误 | 第24-25页 |
3.2.2.4 反义关系及其偏误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语篇偏误产生原因 | 第27-31页 |
4.1 教学资源因素 | 第27-28页 |
4.1.1 大纲的影响 | 第27页 |
4.1.2 教材的影响 | 第27-28页 |
4.2 学习者因素 | 第28-30页 |
4.2.1 母语负迁移 | 第28-29页 |
4.2.2 目的语的负迁移 | 第29-30页 |
4.2.3 交际策略 | 第30页 |
4.3 讲授者因素 | 第30-31页 |
4.3.1 教师教法 | 第30页 |
4.3.2 作文点评 | 第30-31页 |
第五章 语篇衔接教学策略 | 第31-36页 |
5.1 通过大纲和教材的完善建立语篇衔接意识 | 第31-32页 |
5.2 通过范文欣赏强化衔接理论认知 | 第32-33页 |
5.3 通过专项写作活动培养衔接应用技能 | 第33-34页 |
5.4 通过语篇衔接分析促进词汇学习 | 第34页 |
5.5 通过作文修改深化理论习得 | 第34-3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36-38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36-37页 |
6.2 研究局限 | 第37页 |
6.3 研究创新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