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以英语为母语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偏误分析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2页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6页
    1.2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第6-7页
    1.3 研究方法第7-8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2页
第二章 语篇衔接偏误理论基础第12-15页
    2.1 语篇与衔接第12-13页
        2.1.1 语篇第12页
        2.1.2 衔接第12-13页
    2.2 国内语篇衔接理论第13-14页
    2.3 国外语篇衔接理论第14-15页
第三章 以英语为母语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偏误考察第15-27页
    3.1 语料来源第15页
    3.2 语篇衔接偏误类型第15-27页
        3.2.1 语法衔接偏误第15-22页
            3.2.1.1 照应衔接及其偏误第15-17页
            3.2.1.2 省略衔接及其偏误第17-20页
            3.2.1.3 替代衔接及其偏误第20-21页
            3.2.1.4 连接衔接及其偏误第21-22页
        3.2.2 词汇衔接偏误第22-27页
            3.2.2.1 词汇重复及其偏误第22-24页
            3.2.2.2 同义词衔接及其偏误第24页
            3.2.2.3 上下义关系及其偏误第24-25页
            3.2.2.4 反义关系及其偏误第25-27页
第四章 语篇偏误产生原因第27-31页
    4.1 教学资源因素第27-28页
        4.1.1 大纲的影响第27页
        4.1.2 教材的影响第27-28页
    4.2 学习者因素第28-30页
        4.2.1 母语负迁移第28-29页
        4.2.2 目的语的负迁移第29-30页
        4.2.3 交际策略第30页
    4.3 讲授者因素第30-31页
        4.3.1 教师教法第30页
        4.3.2 作文点评第30-31页
第五章 语篇衔接教学策略第31-36页
    5.1 通过大纲和教材的完善建立语篇衔接意识第31-32页
    5.2 通过范文欣赏强化衔接理论认知第32-33页
    5.3 通过专项写作活动培养衔接应用技能第33-34页
    5.4 通过语篇衔接分析促进词汇学习第34页
    5.5 通过作文修改深化理论习得第34-36页
第六章 结语第36-38页
    6.1 研究总结第36-37页
    6.2 研究局限第37页
    6.3 研究创新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代激流与人性之舟--严歌苓小说论
下一篇:“体演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美国“5C”教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