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第一节 汉语介词“对”、“对于”、“关于”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本体研究 | 第8-10页 |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对、对于、关于”研究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偏误分析 | 第14-40页 |
第一节 偏误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偏误类型分析的理论 | 第15页 |
第三节 “对、对于、关于”的对比分析 | 第15-18页 |
一、“对、对于、关于”的对比分析 | 第15页 |
二、“对”和“对于”的比较 | 第15-17页 |
三、“对于”和“关于”的比较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结合语料的偏误类型分析 | 第18-34页 |
一、遗漏 | 第19-24页 |
二、冗余 | 第24-29页 |
三、误用 | 第29-33页 |
四、复合偏误 | 第33-34页 |
第五节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一、母语的负迁移 | 第35-36页 |
二、目的语的泛化 | 第36页 |
三、教师不恰当的讲解造成偏误 | 第36-39页 |
四、教材及工具书导致的偏误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介词教学应对策略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对教师的要求 | 第40-47页 |
一、提高综合素质修养 | 第40页 |
二、提高教学技巧 | 第40-47页 |
第二节 对习得者的要求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教材的编写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索引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