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酒酿造方法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蓝莓概况 | 第10-12页 |
·蓝莓品种 | 第10-11页 |
·蓝莓种植产地 | 第11页 |
·蓝莓的营养价值 | 第11-12页 |
·蓝莓花色苷的性质与提取检测 | 第12-18页 |
·蓝莓花色苷的结构 | 第12-13页 |
·蓝莓花色苷的种类 | 第13-14页 |
·蓝莓花色苷的提取 | 第14-16页 |
·花色苷的分离纯化 | 第16-17页 |
·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17页 |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有机酸含量的HPLC法测定 | 第18-19页 |
·酒中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 第19-20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 第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手段 | 第20-2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原料 | 第22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22-23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35页 |
·蓝莓果中花色苷的提取 | 第24-26页 |
·蓝莓花色苷含量的pH示差法测定 | 第26-29页 |
·蓝莓酒的发酵工艺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第29-32页 |
·蓝莓酒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蓝莓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5-78页 |
·花色苷提取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提取时间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提取温度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超声波功率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响应面法优化结果 | 第37-41页 |
·pH示差法测定蓝莓花色苷的优化结果 | 第41-47页 |
·蓝莓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41-42页 |
·待测样品pH的确定 | 第42页 |
·平衡温度的选择 | 第42-43页 |
·比色时间的确定 | 第43-44页 |
·样品酒精度对结果的影响 | 第44页 |
·样品含糖量对结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样品中SO_2的含量对结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柠檬酸含量对结果的影响 | 第46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6-47页 |
·蓝莓酒酿造工艺的结果分析 | 第47-57页 |
·酿酒酵母的选择 | 第47页 |
·果胶酶的选择 | 第47-48页 |
·SO_2添加量的确定 | 第48-49页 |
·酿造工艺的选择 | 第49页 |
·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49-57页 |
·蓝莓酒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57-66页 |
·标准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 第57-60页 |
·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 第60-62页 |
·蓝莓发酵酒样的高效液相分析 | 第62-65页 |
·精密度实验的结果分析 | 第65页 |
·酒样加标回收率结果 | 第65-66页 |
·蓝莓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结果 | 第66-76页 |
·不同溶剂萃取方法对香气的影响 | 第66-73页 |
·不同溶剂处理方法的主要香气成分比较 | 第73-76页 |
·讨论 | 第76-78页 |
·花色苷含量测定初探 | 第76-77页 |
·发酵工艺研究 | 第77页 |
·香气物质的初步分析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