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酒曲的介绍 | 第10-11页 |
·中国传统白酒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白酒中香味物质及相关酵母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白酒的香味成分 | 第12-13页 |
·白酒中酯类成分及产酯酵母菌属的研究 | 第13-16页 |
·DNA 序列分析技术和酒类相关酵母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样品来源 | 第21页 |
·菌株来源 | 第21-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白云边酒制曲及发酵工艺 | 第24页 |
·白云边酒酿造微生物菌种分离方法 | 第24-25页 |
·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 | 第25页 |
·不同酵母菌混合培养各菌株的活菌数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 | 第25页 |
·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酒精发酵液理化指标测定 | 第26页 |
·不同酒精含量培养基配制方法 | 第26-27页 |
·酵母菌对糖的利用实验方法 | 第27页 |
·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提取 DNA 的 PCR 扩增和分子测序 | 第27-28页 |
·构建微生物系统发育树 | 第28页 |
·酵母菌耐高温能力测定方法 | 第28页 |
·酵母菌耐酒精能力测定方法 | 第28页 |
·酵母及混合菌株液态酒精发酵方法 | 第28-29页 |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实验室制备生香活性干酵母的实际应用方法 | 第30-31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65页 |
·白云边酒大曲和小麦原料中优势细菌和霉菌的分离鉴定 | 第31-38页 |
·大曲和小麦中优势菌株的分离及形态观察结果 | 第31-34页 |
·在不同原料中分离的细菌和霉菌数量测定比较结果 | 第34-35页 |
·优势细菌和霉菌的分子鉴定结果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白云边酒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结果 | 第38-44页 |
·7 株酵母菌的基本形态和糖类利用结果 | 第38-40页 |
·7 株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白云边酒酵母菌的分子鉴定结果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白云边酒酵母菌耐高温耐酒精能力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酵母菌耐高温能力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酵母菌耐酒精能力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页 |
·白云边酒酿造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及气相色谱分析结果 | 第48-60页 |
·分离酵母菌株的酒精发酵及代谢产物分析 | 第48-51页 |
·东方伊萨酵母菌与酿酒酵母菌在不同比例下混合发酵结果 | 第51-54页 |
·不同原料对东方伊萨酵母纯种和混合菌种发酵结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酵母菌与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结果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生香活性干酵母的制备及发酵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生香酵母耐高温及耐酒精能力的测定比较结果 | 第60-62页 |
·酵母菌 Z1 和 XG-1 混合酒精发酵与生香酵母的对照实验..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第4章 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A | 第74-84页 |
硕士攻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