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基于转录组水平对短乳杆菌代谢亚硒酸钠的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1 引言第14-24页
    1.1 短乳杆菌的介绍第14-17页
        1.1.1 短乳杆菌基本信息第14页
        1.1.2 短乳杆菌生物学功能第14-16页
        1.1.3 短乳杆菌的实际应用第16-17页
    1.2 元素硒的介绍第17-18页
        1.2.1 硒的存在形式与性质第17页
        1.2.2 硒的生理学功能第17-18页
    1.3 微生物代谢无机硒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1 耐受无机硒的微生物第18-19页
        1.3.2 微生物代谢无机硒机理第19-20页
        1.3.3 转录组水平研究微生物代谢无机硒第20-21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6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4-27页
        2.1.1 实验菌株第24页
        2.1.2 主要生化试剂第24-25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与分析软件第25-26页
        2.1.4 实验用培养基及溶液的配置第26-27页
    2.2 菌株活化与鉴定第27-28页
        2.2.1 菌株的活化与纯化第27页
        2.2.2 菌株的鉴定第27-28页
    2.3 菌体生物量测定第28页
    2.4 亚硒酸钠对菌体膜损伤的研究第28-30页
        2.4.1 菌体内ATP浓度变化的测定第28-29页
        2.4.2 菌体细胞膜电位变化的测定第29页
        2.4.3 菌体内pH值变化的测定第29页
        2.4.4 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测定第29-30页
    2.5 电子显微镜菌体表面观察第30页
        2.5.1 样品制备第30页
        2.5.2 菌体表面元素测定第30页
    2.6 基于转录组学对短乳杆菌转化亚硒酸钠的途径预测第30-35页
        2.6.1 菌体总RNA提取第30-31页
        2.6.2 RNA完整性与纯度检测第31页
        2.6.3 cDNA文库构建第31-32页
        2.6.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页
        2.6.5 短乳杆菌转化亚硒酸钠产单质硒关键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第32-35页
    2.7 丙二醛测定第35页
    2.8 数据与图像处理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67页
    3.1 菌株鉴定第36-37页
        3.1.1 短乳杆菌CGMCC6683镜检第36页
        3.1.2 16SrDNA鉴定第36-37页
        3.1.3 16SrDNA扩增产物测序与序列比对第37页
    3.2 生物量测定第37-38页
    3.3 亚硒酸钠对菌体细胞膜影响第38-40页
        3.3.1 菌体内ATP浓度变化的测定第38页
        3.3.2 菌体膜电位变化的测定第38页
        3.3.3 菌体内pH变化的测定第38-40页
        3.3.4 菌体细胞膜完整性检测第40页
    3.4 电子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学观察第40-41页
        3.4.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0-41页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1页
    3.5 菌体表面颗粒元素组成第41-42页
    3.6 转录组测序结果与分析第42-66页
        3.6.1 RNA的质量鉴定第42-44页
        3.6.2 原始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44-46页
        3.6.3 参考基因组比对第46-48页
        3.6.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48-49页
        3.6.5 样品间相关性的分析第49页
        3.6.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9-64页
        3.6.7 关键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第64-66页
    3.7 丙二醛含量测定第66-67页
4 讨论第67-73页
    4.1 亚硒酸钠对短乳杆菌生物量的影响第67页
    4.2 亚硒酸钠对短乳杆菌细胞膜的影响第67-69页
        4.2.1 显微镜观察第67-68页
        4.2.2 菌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第68-69页
    4.3 短乳杆菌代谢亚硒酸钠的机理第69-73页
        4.3.1 丙酮酸盐代谢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第69-70页
        4.3.2 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与硒化物代谢通路第70-71页
        4.3.3 与电子传递链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第71-72页
        4.3.4 编码膜蛋白基因第72-73页
5 结论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合理念下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规划研究
下一篇:县级城市出入口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以界首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