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1.1 城市滨水空间 | 第13页 |
1.1.2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 | 第13页 |
1.1.3 城市滨水景观 | 第13页 |
1.1.4 融合 | 第13-14页 |
1.2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的分类 | 第14-15页 |
1.3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的特征 | 第15-16页 |
1.4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的功能 | 第16-17页 |
1.5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7-23页 |
1.5.1 国内外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规划研究概述 | 第17-22页 |
1.5.2 融合理论研究概述 | 第22-23页 |
2 引言 | 第23-27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3页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2.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2.3.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3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融合方法研究 | 第27-37页 |
3.1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规划影响要素分析 | 第27-30页 |
3.1.1 自然要素 | 第27-28页 |
3.1.2 社会经济要素 | 第28页 |
3.1.3 文化要素 | 第28-30页 |
3.1.4 科学技术要素 | 第30页 |
3.2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提炼 | 第30-31页 |
3.3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3.3.1 资源产业、生态评估 | 第31页 |
3.3.2 制定发展目标 | 第31页 |
3.3.3 规划方案 | 第31-32页 |
3.3.4 实施机制 | 第32页 |
3.4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 第32-37页 |
3.4.1 生态融合 | 第32-33页 |
3.4.2 业态融合 | 第33-34页 |
3.4.3 文态融合 | 第34-36页 |
3.4.4 形态融合 | 第36-37页 |
4 案例实践——安徽省固镇县三八河东岸景观规划设计 | 第37-49页 |
4.1 生态融合 | 第37-39页 |
4.1.1 区位环境解读 | 第37页 |
4.1.2 项目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4.1.3 场地内交通分析 | 第38页 |
4.1.4 场地内水系分析 | 第38页 |
4.1.5 场地周边人文自然资源分析 | 第38页 |
4.1.6 场地内基础设施分析 | 第38-39页 |
4.2 业态融合 | 第39-41页 |
4.2.1 系统开发构思 | 第39-40页 |
4.2.2 产业链接 | 第40页 |
4.2.3 价值提升 | 第40-41页 |
4.3 文态融合 | 第41-43页 |
4.3.1 文化传承 | 第41页 |
4.3.2 特色体验 | 第41-43页 |
4.3.3 节事展现 | 第43页 |
4.4 形态融合 | 第43-49页 |
4.4.1 总体规划设计 | 第43-45页 |
4.4.2 分区规划设计 | 第45-4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