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 阿拉伯语使用情况介绍 | 第7页 |
1.3 阿拉伯语地区汉语学习的基本情况 | 第7-8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 第8页 |
1.5 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第二章 汉语和阿拉伯语的语音比较 | 第11-17页 |
2.1 语音结构的比较 | 第11页 |
2.2 汉语、阿拉伯语元音音素的比较 | 第11-13页 |
2.3 汉语、阿拉伯语辅音音素的比较: | 第13-15页 |
2.4 声调 | 第15-17页 |
第三章 阿拉伯学生汉语声母的偏误分析 | 第17-25页 |
3.1 送气与不送气 | 第17-19页 |
3.2 翘舌音和平舌音 | 第19-20页 |
3.3 清音与浊音 | 第20-21页 |
3.4 阿拉伯语背景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偏误的解决办法及教学建议 | 第21-25页 |
3.4.1 送气音、不送气音的教学策略 | 第21-22页 |
3.4.2 翘舌音和平舌音的教学策略 | 第22-23页 |
3.4.3 清音、浊音的教学策略 | 第23-25页 |
第四章 阿拉伯学生学汉语拼音韵母的偏误分析 | 第25-29页 |
4.1 单元音韵母的偏误分析 | 第25-26页 |
4.2 复元音韵母的偏误分析 | 第26-28页 |
4.2.1 前响复元音 | 第27页 |
4.2.2 后响复元音 | 第27页 |
4.2.3 中响复元音 | 第27页 |
4.2.4 复元音的教学对策 | 第27-28页 |
4.3 鼻韵母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声调的偏误分析 | 第29-31页 |
5.1 第一种:阴平(第一声) | 第29页 |
5.2 第二种:阳平(第二声) | 第29页 |
5.3 第三种:上声(第三声) | 第29页 |
5.4 第四种:去声(第四声) | 第29页 |
5.5 变调:变调 | 第29-30页 |
5.6 声调的教学建议 | 第30-31页 |
第六章 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 第31-35页 |
6.1 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原因 | 第31页 |
6.2 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 第31-35页 |
6.2.1 演示法 | 第32页 |
6.2.2 带音法(引导法) | 第32页 |
6.2.3 比较教学法: | 第32-33页 |
6.2.4 参加活动的方法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