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一、“去+VP”和“VP+去”的本体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二、“去+VP”和“VP+去”的虚化过程 | 第14-23页 |
| (一) “去+VP”中“去”的虚化 | 第14-17页 |
| 1.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 2. “去+VP”中“去”的虚化过程 | 第15-17页 |
| (二) “VP+去”中“去”的虚化 | 第17-23页 |
| 1.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 2. “VP+去”中“去”的虚化过程 | 第18-23页 |
| 三、“去+VP”和“VP+去”的比较分析 | 第23-27页 |
| (一) “去+VP” | 第23-25页 |
| 1. “去”为实义动词 | 第24页 |
| 2. “去”与VP之间表示目的关系 | 第24页 |
| 3. “去”更加虚化 | 第24-25页 |
| (二) “VP+去” | 第25-27页 |
| 1. “去”为实义动词 | 第25-26页 |
| 2. “去”与VP之间表目的关系 | 第26页 |
| 3. 当“去”表示用来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对VP进行补充说明 | 第26页 |
| 4. 当“去”完全虚化 | 第26-27页 |
| 四、“去+VP”和“VP+去”的教学策略 | 第27-36页 |
| (一)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 | 第27-28页 |
| (二) “去+VP”和“VP+去”的教学 | 第28-36页 |
| 1. 第一阶段 | 第28-30页 |
| 2. 第二阶段 | 第30-31页 |
| 3. 第三阶段 | 第31-33页 |
| 4. 第四阶段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