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研究--以《汉语视听说》、《中级汉语》和《秦淮人家》为例
|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 第8-1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 | 第14-19页 |
| ·视听说教材的概念 | 第14页 |
| ·视听说教材的价值功能 | 第14-16页 |
| ·视听说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第3章 三套视听说教材的分项对比研究 | 第19-48页 |
| ·教材的编排体例 | 第19-23页 |
| ·外部编排体例 | 第19-21页 |
| ·内部编排体例 | 第21-23页 |
| ·教材的编写内容 | 第23-44页 |
| ·导视 | 第23-26页 |
| ·课文 | 第26-32页 |
| ·生词 | 第32-36页 |
| ·注释 | 第36-42页 |
| ·练习 | 第42-44页 |
| ·教材的视听录像 | 第44-48页 |
| ·视听节目的时间 | 第44-45页 |
| ·视听录像的语言 | 第45-46页 |
| ·视听录像的图像 | 第46-48页 |
| 第4章 三套教材对比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第48-54页 |
| ·三套教材的优点 | 第48-50页 |
| ·体例编排具有系统性 | 第48页 |
| ·话题选择具有多样性 | 第48-49页 |
| ·注释模式具有规范性 | 第49页 |
| ·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 | 第49-50页 |
| ·三套教材的不足 | 第50-54页 |
| ·导视传达的信息不足 | 第50页 |
| ·课文内容缺乏现代性 | 第50-51页 |
| ·生词标注与解释不全 | 第51页 |
| ·注释的内容缺少分类 | 第51-52页 |
| ·练习缺少知识对应性 | 第52-54页 |
| 第5章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改进策略与编写建议 | 第54-63页 |
|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实践调查 | 第54-57页 |
|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 第54页 |
| ·调查的流程与内容 | 第54-55页 |
|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改进策略 | 第57-61页 |
| ·加大文化知识的链接 | 第57-60页 |
| ·改进生词的标注模式 | 第60-61页 |
| ·扩大练习覆盖的范围 | 第61页 |
|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编写建议 | 第61-63页 |
| ·摄制专门的视听教学片 | 第61-62页 |
| ·编写电子版视听说教材 | 第62-63页 |
| 余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中文摘要 | 第69-71页 |
| Abstract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