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核心概念释义 | 第14-19页 |
| ·蒙古族学生 | 第14页 |
| ·母语 | 第14-15页 |
| ·汉语 | 第15-17页 |
| ·写话 | 第17-19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9-23页 |
| ·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理论 | 第19页 |
| ·写作教学理论 | 第19-20页 |
| ·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 第20-21页 |
| ·写作质量分析的相关文献 | 第21-23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3-27页 |
|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 第23-24页 |
|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兴起与发展 | 第24页 |
|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现状 | 第24-25页 |
|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成熟与发展 | 第25-26页 |
|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特色 | 第26-27页 |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 ·被试 | 第27-28页 |
| ·学生被试 | 第27-28页 |
| ·教师被试 | 第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问卷法 | 第28页 |
| ·测验法 | 第28页 |
| ·教育实验法 | 第28-29页 |
| ·实验班写话教学指导方案设计程序 | 第29-31页 |
| ·新课程目标中关于小学阶段的写话目标 | 第29页 |
| ·实验班指导写话教学的具体目标 | 第29-31页 |
| ·渗透教学全过程的指导内容 | 第31页 |
| 第4章 蒙古族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的困境 | 第31-36页 |
| ·教师的反馈 | 第31-33页 |
| ·学生汉语写话存在的困难 | 第31-32页 |
| ·教师汉语写话教学指导中的困境 | 第32-33页 |
| ·指导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 第33-36页 |
| ·词汇的贫乏 | 第33-35页 |
| ·倒装句的现象 | 第35-36页 |
| 第5章 蒙古族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教学指导与应对策略 | 第36-52页 |
| ·培养汉语写话的兴趣与习惯 | 第37-42页 |
| ·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图画的方法 | 第38-40页 |
| ·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习惯的具体操作步骤 | 第40-42页 |
|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第42-45页 |
| ·培养蒙古族学生创新意识能力 | 第42-43页 |
| ·汉语写话实践中启发蒙古族学生创新能力 | 第43页 |
| ·指导实践活动,提高写话能力 | 第43-45页 |
| ·鼓励蒙古族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 第45-49页 |
| ·指导积累丰富词语的方法 | 第46页 |
| ·指导修改病句方法 | 第46-47页 |
| ·具体语境中学会使用关联词 | 第47-49页 |
| ·通过扩句训练提高蒙古族学生表达能力 | 第49页 |
| ·善于观察,发展思维,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 第49-51页 |
| ·让学生大胆想象 | 第49-50页 |
| ·让学生学会想象 | 第50-51页 |
| ·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培养学生汉语素养 | 第51-52页 |
| ·作业的形式多样 | 第51页 |
| ·作业内容贴近生活 | 第51-52页 |
| ·作业评价以激励为主 | 第52页 |
| 第6章 汉语写话教学指导效果分析与有效途径 | 第52-57页 |
| ·汉语写话教学指导的效果分析 | 第52-55页 |
| ·蒙生汉语写话教学的有效途径 | 第55-57页 |
| 注释 | 第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