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现代汉语动物比喻词的研究与教学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4页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0.1.1 研究目的第8-9页
        0.1.2 研究意义第9页
    0.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9-10页
        0.2.1 研究内容第9页
        0.2.2 研究方法第9-10页
    0.3 研究现状第10-13页
        0.3.1 动物比喻词的本体研究第10-11页
        0.3.2 动物比喻词的汉外对比研究第11-12页
        0.3.3 动物比喻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12-13页
    0.4 语料来源第13-14页
第一章 动物比喻词的本体研究第14-22页
    1.1 动物比喻词的名称和界定第14-15页
        1.1.1 比喻词的名称和界定第14页
        1.1.2 动物比喻词的名称和界定第14-15页
    1.2 动物比喻词的构词理据第15-17页
        1.2.1 形状相似第15-16页
            1.2.1.1 整体特征相似第15页
            1.2.1.2 局部特征相似第15-16页
            1.2.1.3 颜色相似第16页
        1.2.2 形态相似第16-17页
            1.2.2.1 动态相似第16页
            1.2.2.2 静态相似第16-17页
        1.2.3 主观相似第17页
    1.3 动物比喻词的分类研究第17-21页
        1.3.1 前喻式第17-19页
        1.3.2 后喻式第19页
        1.3.3 全喻式第19-21页
    1.4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动物比喻词分析与习得难点预测第22-32页
    2.1 动物名称词构词情况统计第22-24页
    2.2 “虎”类比喻词分析与习得难点预测第24-25页
        2.2.1 “虎”类比喻词分析第24页
        2.2.2 习得难点预测第24-25页
    2.3 “马”类比喻词分析与习得难点预测第25-27页
        2.3.1 “马”类比喻词分析第25-26页
        2.3.2 习得难点预测第26-27页
    2.4 “牛”类比喻词分析与习得难点预测第27-29页
        2.4.1 “牛”类比喻词分析第27-28页
        2.4.2 习得难点预测第28-29页
    2.5 “狗”类比喻词分析与习得难点预测第29-31页
        2.5.1 “狗”类比喻词分析第29-30页
        2.5.2 习得难点预测第30-31页
    2.6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动物比喻词的输出情况及偏误分析第32-42页
    3.1 动物比喻词整体输出情况统计第32-34页
        3.1.1 动物名称词的比喻义输出情况统计第32-33页
        3.1.2 动物比喻合成词输出情况统计第33-34页
    3.2 动物比喻词的用例分析第34-39页
        3.2.1 动物比喻词正确用例分析第34页
        3.2.2 动物比喻词偏误用例分析第34-39页
            3.2.2.1 滥用生造词第35页
            3.2.2.2 语法偏误第35-37页
            3.2.2.3 语义偏误第37页
            3.2.2.4 语用偏误第37-39页
    3.3 动物比喻词偏误产生的原因第39-40页
        3.3.1 动物比喻词本身难度大第39页
        3.3.2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39页
        3.3.3 教材及教学中的缺失第39-40页
    3.4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动物比喻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第42-52页
    4.1 动物比喻词的教学策略第42-44页
        4.1.1 根据构词规律进行教学第42-43页
        4.1.2 梳理本义和比喻义间的关系第43页
        4.1.3 注意英汉动物形象的差异性第43-44页
        4.1.4 注意英汉动物形象的对应性第44页
    4.2 动物比喻词的教学方法第44-47页
        4.2.1 故事激趣法第44-45页
        4.2.2 创设情境法第45-46页
        4.2.3 专题归纳法第46-47页
        4.2.4 练习实践法第47页
    4.3 教学设计第47-49页
    4.4 小结第49-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韩同形异义词对比分析与教学
下一篇:“冷”“热”的对称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