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汉语》与《标准日本语》初级教材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章 编写理念的比较分析 | 第15-20页 |
第一节 编写原则与编写目的的比较 | 第15-16页 |
一、编写原则 | 第15页 |
二、编写目的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教材框架建构的比较 | 第16-18页 |
一、整体结构 | 第16-17页 |
二、各课结构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语言要素的比较分析 | 第20-38页 |
第一节 语音及文字的比较 | 第20-23页 |
一、语音的比较 | 第20-22页 |
二、文字的比较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词汇的比较 | 第23-30页 |
一、生词量 | 第23-26页 |
二、生词编写方式 | 第26-27页 |
三、生词复现率 | 第27-28页 |
四、生词注释 | 第28-30页 |
第三节 语法项目的比较 | 第30-36页 |
一、语法项目的数量 | 第30-32页 |
二、语法项目的编排方式 | 第32-34页 |
三、语法项目的解释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练习的比较分析 | 第38-45页 |
第一节 练习量的比较 | 第38-40页 |
一、《博雅汉语》的练习量 | 第38-39页 |
二、《标准日本语》的练习量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练习形式的比较 | 第40-44页 |
一、《博雅汉语》的练习形式 | 第40-42页 |
二、《标准日本语》的练习形式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课文的比较分析 | 第45-53页 |
第一节 课文内容的比较 | 第45-49页 |
一、课文的题材 | 第45-47页 |
二、课文的语言 | 第47-49页 |
第二节 课文形式的比较 | 第49-51页 |
一、课文的体裁 | 第49-50页 |
二、课文的编排方式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交际功能的比较 | 第51-52页 |
一、《博雅汉语》的交际功能 | 第51页 |
二、《标准日本语》的交际功能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文化点的比较分析 | 第53-58页 |
第一节 文化点的选取 | 第53-55页 |
一、文化内容的分类 | 第53页 |
二、文化内容的比较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文化点的体现方式 | 第55-57页 |
一、《博雅汉语》文化点的体现方式 | 第55-56页 |
二、《标准日本语》文化点的体现方式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58-65页 |
第一节 对各语言要素的编写建议 | 第58-60页 |
一、语音的编写 | 第58页 |
二、汉字的编写 | 第58-59页 |
三、词汇的编写 | 第59页 |
四、语法的编写 | 第59-60页 |
第二节 练习的编写建议 | 第60-61页 |
一、练习量的编写 | 第60页 |
二、练习形式的编写 | 第60-61页 |
第三节 课文的编写建议 | 第61-62页 |
一、课文内容 | 第61-62页 |
二、课文形式 | 第62页 |
第四节 文化点的编写建议 | 第62-63页 |
一、文化内容的选择 | 第62-63页 |
二、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 第63页 |
第五节 教材结构体系的编写建议 | 第63-65页 |
一、语法结构与交际功能相结合 | 第63-64页 |
二、合理安排教材结构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 第69-73页 |
附录2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