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食品安全的含义 | 第14-16页 |
1.1 食品安全的内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2015年食品安全大事件 | 第16-19页 |
2.1 金箔酒,你敢喝吗? | 第16页 |
2.2 “红肉致癌”报告引发热议 | 第16-17页 |
2.3 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 | 第17页 |
2.4 “毒豆芽” 案件首次无罪判决 | 第17页 |
2.5 黑糖食品中丙烯酰胺事件 | 第17-18页 |
2.6 五常大米掺假事件 | 第18页 |
2.7 草莓乙草胺致癌风波 | 第18-19页 |
第三章 2015年中国食品新闻大事件 | 第19-21页 |
3.1 《食品安全法》修订并实施 | 第19页 |
3.2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法律相继出台 | 第19页 |
3.3 “QS”标志取消 | 第19-20页 |
3.4 “食品安全”最受关注 | 第20-21页 |
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 第21-24页 |
4.1 影响我国的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 | 第21-22页 |
4.2 企业质量诚信缺失 | 第22页 |
4.3 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管理 | 第22页 |
4.4 食品标准滞后交叉严重 | 第22-24页 |
第五章 河北XX食品有限公司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 第24-41页 |
5.1 原料入货的检测与贮存 | 第25页 |
5.2 生产中控制措施 | 第25-28页 |
5.2.1 产品理化类指标的控制 | 第25页 |
5.2.2 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的监控 | 第25-26页 |
5.2.3 人员卫生要求 | 第26-27页 |
5.2.4 企业员工自身安全管理的规范 | 第27-28页 |
5.3 生产中半制品,完成品的控制 | 第28页 |
5.4 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 第28-29页 |
5.5 设备清扫与清洁 | 第29-30页 |
5.5.1 生产工器具的区分 | 第30页 |
5.5.2 设备的点检与维护 | 第30页 |
5.6 工厂布局合理 | 第30-31页 |
5.6.1 车间的门的设计 | 第30页 |
5.6.2 车间窗的设计 | 第30页 |
5.6.3 车间人员通道的设计 | 第30页 |
5.6.4 车间空气流向的设计 | 第30-31页 |
5.6.5 车间污水排放设计 | 第31页 |
5.6.6 混料间,消毒间的特定区域的设计 | 第31页 |
5.7 辅助设施 | 第31-34页 |
5.7.1 车间风淋设施 | 第31页 |
5.7.2 UV灯杀菌设施 | 第31-32页 |
5.7.3 IPM管理 | 第32页 |
5.7.4 外来异物的控制 | 第32-34页 |
5.8 推行的5S现场管理 | 第34-36页 |
5.8.1 “5s”的概念 | 第34-36页 |
5.9 员工内部提案制 | 第36页 |
5.10 食品企业的自身监管 | 第36-39页 |
5.10.1 食品追溯召回制度 | 第36-37页 |
5.10.2 食品安全小组的运行介绍 | 第37页 |
5.10.3 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 第37-39页 |
5.11 政府部门的监管 | 第39-41页 |
5.11.1 关于QS生产许可的变更 | 第39页 |
5.11.2 第三方检测 | 第39页 |
5.11.3 工厂生产用水 | 第39页 |
5.11.4 工厂内部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 第39-40页 |
5.11.5 食药局定期巡查 | 第40页 |
5.11.6 诚信协议书 | 第40-41页 |
第六章 加强综合治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 第41-43页 |
6.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41页 |
6.2 加强农产品的管理 | 第41页 |
6.3 加强流通环节监管 | 第41页 |
6.4 加大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 第41-42页 |
6.5 改革抽检办法,发挥监督抽检作用 | 第42页 |
6.6 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 | 第42页 |
6.7 食品加工企业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