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传教士顾赛芬《官话常谈指南》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0-13页 |
| 1.2.1 对法国汉语教学史的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对顾赛芬及其作品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3 理论、方法及文献来源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理论依据 | 第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3.3 文献来源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顾赛芬生平与《官话常谈指南》概述 | 第15-20页 |
| 2.1 顾赛芬其人其书 | 第15-17页 |
| 2.1.1 履历 | 第15页 |
| 2.1.2 顾赛芬主要著作介绍 | 第15-17页 |
| 2.2 《官话常谈指南》概述 | 第17-19页 |
| 2.2.1 译名与版本 | 第17-18页 |
| 2.2.2 内容与体例 | 第18-19页 |
| 2.3 作者自序和教材定位 | 第19-20页 |
| 2.3.1 作者自序 | 第19页 |
| 2.3.2 教材定位 | 第19-20页 |
| 第三章《官话常谈指南》的语音教学 | 第20-33页 |
| 3.1 《官话常谈指南》声母分析 | 第21-25页 |
| 3.1.1 《官话常谈指南》声母系统介绍 | 第21-23页 |
| 3.1.2 《官话常谈指南》声母系统特点 | 第23-25页 |
| 3.2 《官话常谈指南》韵母分析 | 第25-30页 |
| 3.2.1 《官话常谈指南》韵母系统介绍 | 第25-28页 |
| 3.2.2 《官话常谈指南》韵母系统特点 | 第28-30页 |
| 3.3 《官话常谈指南》声调 | 第30-31页 |
| 3.3.1 声调类型 | 第30-31页 |
| 3.3.2 声调标注方式 | 第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官话常谈指南》的词汇教学 | 第33-46页 |
| 4.1 词汇的选编 | 第33-42页 |
| 4.1.1 词汇量 | 第33-35页 |
| 4.1.2 词汇内容 | 第35-38页 |
| 4.1.3 词汇编排 | 第38-42页 |
| 4.2 词汇教学 | 第42-45页 |
| 4.2.1 词汇教学方法 | 第42-43页 |
| 4.2.2 词汇教学的特点与不足 | 第43-45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官话常谈指南》的语法教学 | 第46-75页 |
| 5.1 词类教学 | 第46-60页 |
| 5.1.1 词类分析 | 第46-57页 |
| 5.1.2 教学特点 | 第57-60页 |
| 5.2 句类教学 | 第60-66页 |
| 5.2.1 疑问句教学 | 第60-64页 |
| 5.2.2 祈使句教学 | 第64-65页 |
| 5.2.3 句类教学特点 | 第65-66页 |
| 5.3 句式教学 | 第66-73页 |
| 5.3.1 比较句教学 | 第66-69页 |
| 5.3.2“有”字句教学 | 第69-73页 |
| 5.3.3 句式教学特点 | 第7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对《官话常谈指南》的评价 | 第75-79页 |
| 6.1 《官话常谈指南》的成功之处 | 第75-76页 |
| 6.2 《官话常谈指南》的不足 | 第76-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录 | 第84-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