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长双歧杆菌遗传与表型多样性及其与免疫调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符号对照表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生理健康第12页
    1.2 双歧杆菌的多样性第12-14页
        1.2.1 双歧杆菌的种类及分布第12页
        1.2.2 双歧杆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3 影响肠道双歧杆菌组成的因素第13-14页
    1.3 长双歧杆菌的多样性及其基因组学第14-16页
    1.4 长双歧杆菌的主要生理功能及菌株间差异第16-18页
        1.4.1 长双歧杆菌的主要生理功能第16-17页
        1.4.2 长双歧杆菌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菌株间差异第17-18页
    1.5 长双歧杆菌的应用第18-19页
    1.6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1.6.1 立题意义第19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不同人群肠道菌群及长双歧杆菌多样性的分析第20-47页
    2.1 前言第20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20-21页
        2.2.1 主要试剂第20-21页
        2.2.2 培养基第21页
        2.2.3 主要仪器设备第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3.1 样品采集第21-22页
        2.3.2 粪便总DNA的提取第22页
        2.3.3 16SrRNA和GroEL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第22-23页
        2.3.4 粪便样品中双歧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和保藏第23页
        2.3.5 长双歧杆菌全基因组的测序、组装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3-24页
        2.3.6 统计分析第2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4-46页
        2.4.1 基于16SrRNA序列的肠道菌群分析第24-36页
        2.4.2 基于GroEL基因的双歧杆菌组成多样性分析第36-40页
        2.4.3 粪便样品中长双歧杆菌的分离、纯化第40页
        2.4.4 长双歧杆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40-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长双歧杆菌功能基因和体外特性的比较分析第47-63页
    3.1 前言第47页
    3.2 材料与设备第47页
        3.2.1 主要试剂第47页
        3.2.2 培养基第47页
        3.2.3 主要仪器设备第47页
    3.3 实验方法第47-49页
        3.3.1 直系同源基因分析第47页
        3.3.2 共线性分析第47-48页
        3.3.3 COG功能基因注释第48页
        3.3.4 全基因组序列比对第48页
        3.3.5 双歧杆菌体外特性的分析第48-4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9-62页
        3.4.1 长双歧杆菌直系同源基因分析第49-50页
        3.4.2 长双歧杆菌COG功能基因组成的比较分析第50-51页
        3.4.3 长双歧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第51-52页
        3.4.4 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第52-53页
        3.4.5 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的分析第53-54页
        3.4.6 S-层蛋白基因的比对分析第54-55页
        3.4.7 长双歧杆菌菌株特性的比较分析第55-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不同长双歧杆菌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第63-77页
    4.1 前言第63页
    4.2 材料与设备第63-64页
        4.2.1 菌株与细胞株第63页
        4.2.2 实验动物第63页
        4.2.3 主要试剂第63-64页
        4.2.4 主要仪器第64页
    4.3 实验方法第64-67页
        4.3.1 双歧杆菌的培养第64页
        4.3.2 细胞实验设计第64页
        4.3.3 动物实验设计第64-65页
        4.3.4 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动物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测定第65页
        4.3.5 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测定第65页
        4.3.6 结肠组织细胞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第65-66页
        4.3.7 结肠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组织损伤评分第66页
        4.3.8 结肠粘液层的阿利新蓝染色第66页
        4.3.9 统计分析第66-6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7-76页
        4.4.1 长双歧杆菌对炎症状态肠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第67-69页
        4.4.2 长双歧杆菌对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第69-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不同长双歧杆菌免疫调节差异性的机制分析第77-83页
    5.1 前言第77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77-78页
        5.2.1 菌株与细胞株第77-78页
        5.2.2 主要试剂第78页
        5.2.3 主要仪器第78页
    5.3 实验方法第78-79页
        5.3.1 双歧杆菌的培养第78页
        5.3.2 无细胞发酵液的准备第78页
        5.3.3 荚膜多糖的提取第78页
        5.3.4 菌体S-层蛋白的提取第78页
        5.3.5 HT-29细胞的培养第78-79页
        5.3.6 炎症状态细胞的诱导第79页
        5.3.7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测定第79页
        5.3.8 HT-29细胞中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第79页
        5.3.9 统计分析第7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9-82页
        5.4.1 不同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炎症状态HT-29细胞的影响第79-80页
        5.4.2 不同菌株荚膜多糖对炎症状态HT-29细胞的影响第80-81页
        5.4.3 不同菌株S-层蛋白对炎症状态HT-29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第81页
        5.4.4 长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影响S层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第81-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产黏性胞外多糖长双歧杆菌YS108R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及其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第83-95页
    6.1 前言第83页
    6.2 材料与设备第83-84页
        6.2.1 菌株第83页
        6.2.2 主要试剂第83-84页
        6.2.3 主要仪器第84页
    6.3 实验方法第84-86页
        6.3.1 发酵乳的制备第84页
        6.3.2 发酵乳理化指标的测定第84-85页
        6.3.3 电子鼻分析第85页
        6.3.4 感官品评第85页
        6.3.5 动物实验设计第85-86页
        6.3.6 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测定第86页
        6.3.7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测定第86页
        6.3.8 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RT-PCR测定第86页
        6.3.9 结肠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第86页
        6.3.10 16S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粪便菌群的分析第86页
        6.3.11 统计分析第86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86-94页
        6.4.1 发酵乳理化特性的分析第86-90页
        6.4.2 YS108R发酵乳对结肠炎的影响第90-94页
    6.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主要结论第95页
    展望第95-97页
论文创新点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1页
附录1: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1-112页
附录2:用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的基因组信息第112-118页
附录3:不同长双歧杆菌S-层蛋白基因相应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第118-122页
附录4:长双歧杆菌C11A10B和YS108R基因组比对圈图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修复抗生素导致肠道生态失调功能的乳杆菌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播音主持副语言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