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菌发酵中克鲁维酵母衰亡原因及其对酒风味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葡萄酒发酵 | 第12-17页 |
·葡萄酒相关酵母的定义 | 第12页 |
·葡萄酒相关酵母的来源 | 第12-13页 |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的变化及作用 | 第13-15页 |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的变化 | 第13-14页 |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在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 第14-15页 |
·两种发酵方式:纯种发酵与自然发酵 | 第15-16页 |
·葡萄酒主要风味物质 | 第16-17页 |
·乙醛 | 第16页 |
·高级醇 | 第16页 |
·酯类 | 第16页 |
·风味有机酸 | 第16-17页 |
·蛋白质组学概述 | 第17-20页 |
·蛋白质组学简介 | 第17页 |
·蛋白质分离技术 | 第17-18页 |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应用 | 第18页 |
·质谱技术 | 第18-19页 |
·凝胶图像分析与蛋白质数据库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混菌发酵微生物生长变化 | 第22-2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菌种 | 第22页 |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混菌发酵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残糖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6页 |
·混菌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生长的变化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混菌发酵中非酿酒酵母提前死亡的外部原因 | 第27-3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菌种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1页 |
·发酵培养基 | 第29页 |
·残糖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酒精浓度的测定 | 第29页 |
·发酵方法 | 第29-30页 |
·双向电泳 | 第30页 |
·用以戊二醛为增敏剂的银染方法 | 第30-31页 |
·凝胶图像的分析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外界条件对非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发酵条件下生长曲线 | 第32页 |
·发酵上清液胞外蛋白解析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混菌发酵中非酿酒酵母提前死亡的内部原因 | 第3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菌种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试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菌种培养方法 | 第36-37页 |
·菌体细胞总蛋白的制备 | 第37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解析 | 第37页 |
·能与质谱兼容的银染步骤 | 第37-38页 |
·凝胶图像的分析 | 第38页 |
·酶解方法 | 第38-39页 |
·肽段提取方法 | 第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混菌发酵与纯种发酵相比风味的变化 | 第4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菌种 | 第44页 |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试验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液相色谱样品的制作 | 第45页 |
·气相色谱样品的制作 | 第45页 |
·高效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 第45页 |
·气相色谱条件 | 第45页 |
·甘油的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