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肉桂醛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动力学模型及其作用机制

致谢第4-10页
摘要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即食性食品第11-12页
        1.1.1 即食性食品的简介第11页
        1.1.2 即食性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第11-12页
            1.1.2.1 沙门氏菌第11-12页
            1.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12页
            1.1.2.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第12页
    1.2 食品防腐剂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植物源天然抑菌剂第13-16页
        1.3.1 植物源天然抑菌剂及其分类第13-15页
            1.3.1.1 香辛料第13-14页
            1.3.1.2 中草药第14页
            1.3.1.3 果胶分解物第14页
            1.3.1.4 茶多酚第14-15页
            1.3.1.5 其他植物抑菌剂第15页
        1.3.2 植物源天然抑菌剂的抑菌机理第15-16页
    1.4 肉桂醛概述第16-17页
        1.4.1 肉桂醛简介第16页
        1.4.2 肉桂醛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预测微生物学第17-18页
        1.5.1 预测微生物学的简介第17页
        1.5.2 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及发展趋势第17-18页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8-19页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6.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肉桂醛对猪肉糜中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及热失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9-30页
    2.1 前言第19-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20页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0页
        2.2.3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2.3.1 培养液中肉桂醛对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第20-21页
            2.2.3.2 肉桂醛对猪肉糜中沙门氏菌的热失活影响第21页
                2.2.3.2.1 菌悬液的制备第21页
                2.2.3.2.2 猪肉样品的制备第21页
                2.2.3.2.3 热处理第21页
                2.2.3.2.4 微生物计数第21页
            2.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21-22页
    2.3 统计分析与曲线拟合第22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2-29页
        2.4.1 37°C下不同浓度的肉桂醛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第22-23页
        2.4.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肉桂醛对肉糜中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第23-24页
        2.4.3 抑菌模型的建立第24-28页
            2.4.3.1 初级模型第24-27页
            2.4.3.2 二级模型第27-28页
        2.4.4 不同浓度肉桂醛处理后沙门氏菌形态变化的扫描电镜分析第28-29页
    2.5 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肉桂醛对肉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热失活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0-38页
    3.1 前言第3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30-31页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1页
        3.2.3 实验方法第31页
            3.2.3.1 培养液中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第31页
            3.2.3.2 肉桂醛对猪肉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热失活影响第31页
            3.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1页
    3.3 统计分析与曲线拟合第31-3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3.4.1 37 oC条件下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第32页
        3.4.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肉桂醛对猪肉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第32-33页
        3.4.3 肉桂醛添加的肉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热失活模型拟合第33-36页
            3.4.3.1 初级模型第33-35页
            3.4.3.2 二级模型第35-36页
        3.4.4 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扫描电镜结果分析第36-37页
    3.5 结论第37-38页
第四章 预测肉桂醛对猪肉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热失活模型第38-46页
    4.1 前言第38-3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9页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39页
        4.2.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9页
        4.2.3 实验方法第39页
            4.2.3.1 肉桂醛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第39页
            4.2.3.2 肉桂醛对猪肉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热失活影响第39页
            4.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9页
    4.3 统计分析与曲线拟合第39-40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4.4.1 37oC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肉桂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第40-41页
        4.4.2 不同温度条件下肉桂醛对猪肉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第41-42页
        4.4.3 肉桂醛添加的肉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热失活模型拟合第42-44页
            4.4.3.1 初级模型第42-43页
            4.4.3.2 二级模型第43-44页
        4.4.4 肉桂醛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抑制效果扫描电镜结果分析第44-45页
    4.5 结论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论工作展望与创新点第46-48页
    5.1 结论第46-47页
    5.2 创新点及工作展望第47-48页
        5.2.1 创新点第47页
        5.2.2 工作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ABSTRACT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小麦品种面粉特性与速冻水饺面皮品质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方正稻米产地溯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