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地理标志产品 | 第11页 |
1.2 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溯源技术 | 第11-12页 |
1.2.2 稳定性同位素指纹分析溯源技术 | 第12页 |
1.2.3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溯源技术 | 第12-16页 |
1.2.3.1 植物代谢组学 | 第12-14页 |
1.2.3.2 植物代谢组学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前言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利用液质进行基于代谢指纹的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 第17-30页 |
3.1 引言 | 第1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3.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17-1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3.2.2.1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19页 |
3.2.2.2 色谱条件 | 第19页 |
3.2.2.3 质谱条件 | 第19页 |
3.2.3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9页 |
3.3.1 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20-22页 |
3.3.1.1 提取试剂 | 第20-21页 |
3.3.1.2 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3.3.2 仪器条件的优化 | 第22-23页 |
3.3.2.1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2页 |
3.3.2.2 洗脱梯度 | 第22-23页 |
3.3.3 方法学考察 | 第23-24页 |
3.3.4 不同产地稻米主成分分析 | 第24-26页 |
3.3.5 正、负电离模式下差异化合物的鉴定 | 第26-28页 |
3.3.6 差异化合物在不同产地分布情况 | 第28页 |
3.3.7 第二年样品对溯源方法的验证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利用气质进行基于代谢轮廓的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 第30-46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4.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4.2.2.1 样品制备 | 第30-31页 |
4.2.2.2 色谱条件 | 第31页 |
4.2.2.3 质谱条件 | 第31页 |
4.2.3.4 方法学考察 | 第31-32页 |
4.2.2.5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4.3.1 提取试剂的优化 | 第32-35页 |
4.3.2 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35-37页 |
4.3.2.1 衍生试剂种类的优化 | 第35-36页 |
4.3.2.2 衍生温度、时间的优化 | 第36-37页 |
4.3.3 方法学考察 | 第37-40页 |
4.3.4 不同产地稻米主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4.3.5 预测模型的建立及盲样测试 | 第42-43页 |
4.3.6 第二年样品对模型的的检验 | 第43-44页 |
4.4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的稻米产地溯源 | 第46-53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5.2.1 材料 | 第46页 |
5.2.2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5.2.3 方法 | 第47页 |
5.2.4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5.3.1 方法学考察 | 第47-48页 |
5.3.2 稻米中矿物元素含量差异分析 | 第48页 |
5.3.3 稻米中矿物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 第48-50页 |
5.3.4 稻米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判别分析 | 第50-51页 |
5.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ABSTRACT | 第59-60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1-62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