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方正稻米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1 地理标志产品第11页
    1.2 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溯源技术第11-12页
        1.2.2 稳定性同位素指纹分析溯源技术第12页
        1.2.3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溯源技术第12-16页
            1.2.3.1 植物代谢组学第12-14页
            1.2.3.2 植物代谢组学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第14-16页
第二章 前言第16-17页
第三章 利用液质进行基于代谢指纹的产地溯源技术研究第17-30页
    3.1 引言第1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3.2.1 仪器、试剂与材料第17-19页
        3.2.2 实验方法第19页
            3.2.2.1 样品前处理方法第19页
            3.2.2.2 色谱条件第19页
            3.2.2.3 质谱条件第19页
        3.2.3 数据分析第19-2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0-29页
        3.3.1 提取方法的优化第20-22页
            3.3.1.1 提取试剂第20-21页
            3.3.1.2 提取方法第21-22页
        3.3.2 仪器条件的优化第22-23页
            3.3.2.1 流动相的选择第22页
            3.3.2.2 洗脱梯度第22-23页
        3.3.3 方法学考察第23-24页
        3.3.4 不同产地稻米主成分分析第24-26页
        3.3.5 正、负电离模式下差异化合物的鉴定第26-28页
        3.3.6 差异化合物在不同产地分布情况第28页
        3.3.7 第二年样品对溯源方法的验证第28-29页
    3.4 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利用气质进行基于代谢轮廓的产地溯源技术研究第30-46页
    4.1 引言第3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4.2.1 仪器、试剂与材料第30页
        4.2.2 实验方法第30-32页
            4.2.2.1 样品制备第30-31页
            4.2.2.2 色谱条件第31页
            4.2.2.3 质谱条件第31页
            4.2.3.4 方法学考察第31-32页
            4.2.2.5 数据分析第3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2-44页
        4.3.1 提取试剂的优化第32-35页
        4.3.2 衍生条件的优化第35-37页
            4.3.2.1 衍生试剂种类的优化第35-36页
            4.3.2.2 衍生温度、时间的优化第36-37页
        4.3.3 方法学考察第37-40页
        4.3.4 不同产地稻米主成分分析第40-42页
        4.3.5 预测模型的建立及盲样测试第42-43页
        4.3.6 第二年样品对模型的的检验第43-44页
    4.4 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的稻米产地溯源第46-53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5.2.1 材料第46页
        5.2.2 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5.2.3 方法第47页
        5.2.4 数据分析第47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5.3.1 方法学考察第47-48页
        5.3.2 稻米中矿物元素含量差异分析第48页
        5.3.3 稻米中矿物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第48-50页
        5.3.4 稻米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判别分析第50-51页
    5.4 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ABSTRACT第59-60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61-62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肉桂醛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动力学模型及其作用机制
下一篇:微波杀菌技术在真空包装卤鸡腿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