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自然发酵豆酱中真菌的多样性与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 第16-38页 |
1.豆酱中真菌的分类学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2.真菌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3.食品中常见的真菌类群 | 第24-28页 |
4.豆酱及相关发酵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 第28-37页 |
5.展望 | 第37-38页 |
第二章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发酵豆酱中真菌的分类学研究 | 第38-11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1-115页 |
·接合菌门 | 第41-51页 |
·犁头霉属 | 第42-43页 |
·毛霉属 | 第43-49页 |
·根霉属 | 第49-50页 |
·须霉属 | 第50-51页 |
·子囊菌门 | 第51-56页 |
·散囊菌属 | 第51-54页 |
·裸孢壳属 | 第54-55页 |
·红曲属 | 第55-56页 |
·无性型真菌 | 第56-115页 |
·枝顶孢属 | 第56-58页 |
·链格孢属 | 第58-59页 |
·不定型孢属 | 第59-60页 |
·曲霉属 | 第60-79页 |
·葡萄孢属 | 第79-80页 |
·枝孢属 | 第80页 |
·镰孢菌属 | 第80-85页 |
·地霉属 | 第85-86页 |
·粘帚霉属 | 第86-87页 |
·拟青霉属 | 第87-88页 |
·青霉属 | 第88-106页 |
·拟盘多毛孢属 | 第106页 |
·茎点菌属 | 第106-107页 |
·帚霉属 | 第107-109页 |
·木霉属 | 第109-112页 |
·聚端孢属 | 第112-113页 |
·细基格孢属 | 第113-114页 |
·轮枝菌属 | 第114-115页 |
3.结论与讨论 | 第115-116页 |
第三章 疑难真菌种类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116-123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16-120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120-122页 |
3.结论与讨论 | 第122-123页 |
第四章 我国东北地区家庭自制豆酱中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 第123-137页 |
1.分析方法 | 第123-124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124-133页 |
3.结论与讨论 | 第133-137页 |
第五章 豆酱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痕量检测 | 第137-151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37-144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144-147页 |
3.结论与讨论 | 第147-151页 |
第六章 豆酱中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和蛋白酶特性研究 | 第151-164页 |
1.豆酱中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 第151-156页 |
·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151-152页 |
·试验方法 | 第152-1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4-15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56页 |
2.曲霉Asp-195v蛋白酶特性研究 | 第156-16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6-16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60页 |
3.毛霉产蛋白酶菌株的活性研究 | 第160-16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60-16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62-163页 |
4.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64-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
附录 | 第178-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84-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