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酵豆酱中产蛋白酶、淀粉酶霉菌的分离筛选及应用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9页 |
1.1 自然发酵豆酱的概述及营养价值 | 第13-14页 |
1.1.1 概述 | 第13页 |
1.1.2 自然发酵豆酱的营养价值 | 第13-14页 |
1.2 霉菌在发酵豆制品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1 发酵豆制品中的曲霉菌 | 第14-15页 |
1.2.2 发酵豆制品中的毛霉菌 | 第15-16页 |
1.2.3 发酵豆制品中的青霉菌 | 第16页 |
1.3 霉菌对发酵豆制品风味品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自然发酵豆酱中产酶霉菌的分离筛选 | 第19-32页 |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19-20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验培养基及试剂 | 第19-20页 |
2.1.3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豆酱中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0-21页 |
2.2.2 产蛋白酶霉菌的筛选 | 第21-22页 |
2.2.3 产淀粉酶霉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2.2.4 菌株产酶特性初步分析 | 第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2.3.1 霉菌的分离结果 | 第23-24页 |
2.3.2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结果 | 第24-26页 |
2.3.3 产淀粉酶菌株筛选结果 | 第26-27页 |
2.3.4 菌株产酶特性分析 | 第27-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产酶菌株的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 | 第32-39页 |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3.1.2 试验设备 | 第3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不同pH值条件下菌株生长试验 | 第32-33页 |
3.2.2 不同盐含量菌株生长试验 | 第33页 |
3.2.3 亚硝酸盐含量菌株生长试验 | 第33页 |
3.3 分离菌株的ITS序列鉴定 | 第33-34页 |
3.3.1 DNA提取 | 第33页 |
3.3.2 PCR扩增 | 第33页 |
3.3.3 DNA电泳 | 第33-34页 |
3.3.4 测序鉴定 | 第34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3.4.1 不同pH值条件下菌株生长情况 | 第34页 |
3.4.2 不同盐含量菌株生长情况 | 第34-35页 |
3.4.3 亚硝酸盐条件下菌株生长情况 | 第35-36页 |
3.4.4 菌株ITS序列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3.5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优良霉菌在发酵酱曲中的初步应用 | 第39-48页 |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4.1.2 试验设备 | 第39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1 挥发性物质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4.2.2 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 | 第4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4.3.1 发酵酱曲的挥发性成份分析 | 第40-44页 |
4.3.2 发酵酱曲的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 第44-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8-50页 |
5.1 讨论 | 第48-49页 |
5.2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