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1 烟草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14-17页 |
1.1.1 烟草组培植株再生的研究 | 第14-17页 |
1.2 农杆菌转化烟草的研究 | 第17-19页 |
1.2.1 转化条件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 启动子的研究 | 第19-22页 |
1.3.1 启动子类型 | 第19-20页 |
1.3.2 启动子的功能验证 | 第20-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NC89烟草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24-38页 |
2.1 试验试剂和器材 | 第24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4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2.2.1 NC89烟草无菌苗的获得 | 第25页 |
2.2.2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5页 |
2.2.3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4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组培芽诱导的影响 | 第26页 |
2.2.5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组培芽增殖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6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3.1 烟草种子组培结果 | 第28页 |
2.3.2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愈伤组织诱导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28-30页 |
2.3.3 不同激素配比诱导烟草愈伤组织增殖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2.3.4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芽诱导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31-33页 |
2.3.5 不同激素配比诱导烟草组培芽增殖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2.3.6 不同激素配比对烟草组培苗生根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NC89烟草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8-45页 |
3.1 试验器材和试剂 | 第3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3.1.2 试验试剂 | 第38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3.2.1 NC89烟草幼苗的组培 | 第38-39页 |
3.2.2 统计方法 | 第39页 |
3.2.3 NC89烟草耐潮霉素本体抗性试验 | 第39页 |
3.2.4 菌液不同稀释倍数对烟草转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5 烟草侵染不同时间对烟草转化率的影响 | 第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3.3.1 不同浓度潮霉素下烟草本体抗性结果 | 第40-42页 |
3.3.2 菌液不同稀释倍数下烟草的转化结果 | 第42-43页 |
3.3.3 烟草浸染不同时间的转化结果 | 第43页 |
3.4 讨论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SsDHN启动子功能验证 | 第45-67页 |
4.1 试验试剂和器材 | 第45-46页 |
4.1.1 试验主要试剂 | 第45页 |
4.1.2 试验菌种 | 第45-46页 |
4.1.3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4.2 方法 | 第46-52页 |
4.2.1 脱水素基因(SsDHN)启动子的功能预测 | 第46页 |
4.2.2 截短片段叶盘转化NC89烟草 | 第46-48页 |
4.2.3 转基因烟草的PCR鉴定 | 第48-49页 |
4.2.4 转基因烟草的GUS染色鉴定 | 第49-50页 |
4.2.5 启动子功能的验证 | 第50页 |
4.2.6 转基因烟草的GUS活性检测 | 第50-51页 |
4.2.7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51-52页 |
4.2.8 4 -甲基伞形酮(4-MU)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2页 |
4.2.9 GUS酶活反应下的荧光值测定 | 第5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2-64页 |
4.3.1 SsDHN启子功能预测结果 | 第53-54页 |
4.3.2 转基因愈伤组织和植株的获得 | 第54-56页 |
4.3.3 转基因愈伤组织和植株的鉴定 | 第56-59页 |
4.3.4 GUS酶活检测标准曲线的制作结果 | 第59-60页 |
4.3.5 转基因愈伤组织不同胁迫处理下GUS活性测定 | 第60-62页 |
4.3.6 DM2和DM3 转基因烟草T1 代植株胁迫处理后的GUS活性检测 | 第62-64页 |
4.4 讨论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