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28页 |
1.1 引言 | 第20-21页 |
1.2 对羟基苯甲酸简介 | 第21页 |
1.2.1 对羟基苯甲酸的结构及性质 | 第21页 |
1.2.2 对羟基苯甲酸的应用 | 第21页 |
1.3 对羟基苯甲酸在酿酒酵母中合成途径介绍 | 第21-24页 |
1.3.1 莽草酸途径介绍 | 第21-23页 |
1.3.2 外源途径介绍 | 第23-24页 |
1.4 对羟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 第24-26页 |
1.4.1 利用石油中有效成分合成对羟基苯甲酸 | 第24-25页 |
1.4.2 在植物中合成对羟基苯甲酸 | 第25页 |
1.4.3 微生物法合成对羟基苯甲酸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5.1 立项依据 | 第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在酿酒酵母中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的合成途径 | 第28-44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2.2.1 菌株 | 第28页 |
2.2.2 载体 | 第28-29页 |
2.2.3 培养基 | 第29页 |
2.2.4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2.3.1 引物设计 | 第30页 |
2.3.2 PCR反应 | 第30-31页 |
2.3.3 胶回收 | 第31-32页 |
2.3.4 酶切 | 第32页 |
2.3.5 柱回收 | 第32-33页 |
2.3.6 连接体系 | 第33-34页 |
2.3.7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法 | 第34页 |
2.3.8 阳性克隆转化筛选 | 第34页 |
2.3.9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34-35页 |
2.3.10 酿酒酵母化学转化法 | 第35-36页 |
2.3.11 对羟基苯甲酸的液相检测 | 第36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2.4.1 对羟基苯甲酸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2.4.2 对羟基苯甲酸外源合成质粒构建 | 第37-39页 |
2.4.3 外源合成基因的筛选 | 第39-41页 |
2.4.4 不同强度启动子对对羟基苯甲酸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5 对羟基苯甲酸添加实验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提升酿酒酵母中莽草酸途径代谢通量提高对羟基苯甲酸产量 | 第44-72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3.2.1 菌株 | 第44页 |
3.2.2 载体 | 第44-46页 |
3.2.3 培养基 | 第46页 |
3.2.4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6-52页 |
3.3.1 引物设计 | 第46-49页 |
3.3.2 PCR反应 | 第49页 |
3.3.3 胶回收 | 第49页 |
3.3.4 酶切 | 第49-50页 |
3.3.5 柱回收 | 第50页 |
3.3.6 连接体系 | 第50页 |
3.3.7 大肠杆菌化学法转化 | 第50页 |
3.3.8 阳性克隆转化筛选 | 第50页 |
3.3.9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50页 |
3.3.10 酿酒酵母化学转化法 | 第50页 |
3.3.11 对羟基苯甲酸液相检测 | 第50页 |
3.3.12 酿酒酵母基因组提取 | 第50-51页 |
3.3.13 酿酒酵母质粒提取 | 第51-5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2-71页 |
3.4.1 Aro4质粒构建与发酵 | 第52-57页 |
3.4.2 在酿酒酵母基因组整合大肠杆菌莽草酸途径基因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57-60页 |
3.4.3 在酿酒酵母基因组替换Aro1基因启动子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60-64页 |
3.4.4 构建不同强度启动子的Aro1重组质粒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64-68页 |
3.4.5 通过增强分支酸合酶Aro2表达发酵生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68-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提升酿酒酵母中磷酸戊糖途径通量提高对羟基苯甲酸产量 | 第72-86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4.2.1 菌株 | 第72页 |
4.2.2 载体 | 第72页 |
4.2.3 培养基 | 第72页 |
4.2.4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7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2-75页 |
4.3.1 引物设计 | 第73-74页 |
4.3.2 PCR反应 | 第74页 |
4.3.3 胶回收 | 第74页 |
4.3.4 酶切 | 第74页 |
4.3.5 柱回收 | 第74页 |
4.3.6 连接体系 | 第74页 |
4.3.7 大肠杆菌化学法转化 | 第74页 |
4.3.8 阳性克隆转化筛选 | 第74页 |
4.3.9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74-75页 |
4.3.10 酿酒酵母化学转化法 | 第75页 |
4.3.11 对羟基苯甲酸液相检测 | 第75页 |
4.3.12 酿酒酵母基因组提取 | 第7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75-85页 |
4.4.1 在酿酒酵母基因组替换ZWF1基因启动子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75-78页 |
4.4.2 构建磷酸戊糖途径基因过表达质粒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78-82页 |
4.4.3 敲除磷酸戊糖途径负调控因子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82-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提升酿酒酵母中糖酵解途径通量提高对羟基苯甲酸产量 | 第86-100页 |
5.1 引言 | 第86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5.2.1 菌株 | 第86页 |
5.2.2 载体 | 第86页 |
5.2.3 培养基 | 第86页 |
5.2.4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86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86-88页 |
5.3.1 引物设计 | 第86-87页 |
5.3.2 PCR反应 | 第87页 |
5.3.3 胶回收 | 第87页 |
5.3.4 酶切 | 第87-88页 |
5.3.5 柱回收 | 第88页 |
5.3.6 连接体系 | 第88页 |
5.3.7 大肠杆菌化学法转化 | 第88页 |
5.3.8 阳性克隆转化筛选 | 第88页 |
5.3.9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88页 |
5.3.10 酿酒酵母化学转化法 | 第88页 |
5.3.11 对羟基苯甲酸液相检测 | 第88页 |
5.3.12 酿酒酵母基因组提取 | 第88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88-98页 |
5.4.1 敲除糖酵解旁路基因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 | 第89-92页 |
5.4.2 过表达GAPN基因提升对羟基苯甲酸产量 | 第92-95页 |
5.4.3 通过GAPN及Aro2基因联合过表达提升对羟基苯甲酸产量 | 第95-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结论 | 第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附录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3-11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14-115页 |
附件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