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红茶菌优势菌株分离鉴定及水果红茶菌饮料活性成分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红茶菌的概述第11-15页
        1.1.1 红茶菌的起源第11-12页
        1.1.2 红茶菌菌体组成第12页
        1.1.3 红茶菌的营养成分第12-13页
        1.1.4 红茶菌的发酵工艺第13页
        1.1.5 红茶菌的作用机理第13-15页
    1.2 红茶菌的研究进展及现状第15-17页
        1.2.1 红茶菌中微生物第15-16页
        1.2.2 红茶菌的抑菌作用第16-17页
        1.2.3 红茶菌产品类研究第17页
    1.3 红茶菌的发展与展望第17-18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19页
2 红茶菌中优势菌种的分离与鉴定第19-3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19-21页
        2.2.1 实验材料第19页
        2.2.2 试剂第19页
        2.2.3 仪器与设备第19-20页
        2.2.4 培养基第20-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3.1 优势菌种的分离第21页
        2.3.2 菌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1-23页
        2.3.3 菌种蛋白指纹图谱第23页
        2.3.4 菌株生理生化实验第23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3-34页
        2.4.1 优势菌种的分离与鉴定第23-26页
        2.4.2 分子生物学分析第26-30页
        2.4.3 菌株蛋白指纹图谱第30-33页
        2.4.4 菌株生理生化实验第33-34页
    2.5 讨论第34-35页
3 水果红茶菌发酵液发酵过程中指标监控第35-45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5-36页
        3.2.1 实验材料第35页
        3.2.2 试剂第35页
        3.2.3 仪器与设备第35-36页
    3.3 实验方法第36-37页
        3.3.1 三种水果红茶菌发酵液的制备第36页
        3.3.2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pH、糖度和酸度的测定第36-37页
        3.3.3 发酵液中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37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3.4.1 感官评价第37-38页
        3.4.2 还原糖、总糖含量的回归方程第38页
        3.4.3 添加苹果的红茶菌发酵液指标监控第38-40页
        3.4.4 添加香橙的红茶菌发酵液指标监控第40-42页
        3.4.5 添加猕猴桃的红茶菌发酵液指标监控第42-43页
    3.5 讨论第43-45页
4 水果红茶菌发酵液抗氧化活性分析第45-53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45-46页
        4.2.1 实验材料第45页
        4.2.2 试剂第45页
        4.2.3 仪器与设备第45-46页
    4.3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3.1 三种水果红茶菌发酵液的制备第46页
        4.3.2 总酚含量测定第46页
        4.3.3 还原力测定第46-47页
        4.3.4 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测定第47页
        4.3.5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测定第47页
        4.3.6 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测定第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4.4.1 总酚含量及还原力的变化第47-49页
        4.4.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第49页
        4.4.3 超氧阴离子(·O_2~-)清除率的变化第49-50页
        4.4.5 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的变化第50-51页
    4.5 讨论第51-53页
5 水果红茶菌发酵液中有机酸分析第53-61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材料与仪器第53-54页
        5.2.1 实验材料第53页
        5.2.2 试剂第53页
        5.2.3 仪器与设备第53-54页
    5.3 实验方法第54-55页
        5.3.1 三种水果红茶菌发酵液的制备及处理第54页
        5.3.2 高效液相色谱第54页
        5.3.3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54-55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5.4.1 色谱条件的确立第55页
        5.4.2 标准曲线的确立第55-56页
        5.4.3 水果红茶菌发酵液中有机酸成分分析第56-59页
        5.4.4 回收率及精密度实验第59页
    5.5 讨论第59-61页
6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腌制和烘烤工艺对半干秋刀鱼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淀粉—苯丙氨酸—锌三元复合物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