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3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对外汉语教材专项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关于《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的教材研究 | 第12页 |
1.2.3 关于“5C”标准的研究 | 第12页 |
1.2.4 美国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5C标准” | 第15-19页 |
2.1 5C标准的理念 | 第15-16页 |
2.2 5C标准的内容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中的语言交流 | 第19-46页 |
3.1 基于语际交流的词汇分布 | 第19-26页 |
3.1.1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词汇量 | 第20-21页 |
3.1.2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常用词 | 第21-23页 |
3.1.3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词汇练习设计 | 第23-26页 |
3.2 基于语际交流的语法分布 | 第26-36页 |
3.2.1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语法量 | 第26-28页 |
3.2.2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语法点 | 第28-34页 |
3.2.3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语法练习设计 | 第34-36页 |
3.3 基于语际交流的课文设计 | 第36-46页 |
3.3.1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课文篇幅 | 第36-42页 |
3.3.2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课文的话题设计 | 第42-44页 |
3.3.3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课文的练习设计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中的文化沟通 | 第46-55页 |
4.1 《快乐汉语》文化知识分布 | 第47-50页 |
4.2 《快乐儿童华语》文化知识分布 | 第50-53页 |
4.3 对比及总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中的相关知识、比较能力与社团活动 | 第55-66页 |
5.1 与其他学科相关的词汇及话题分布 | 第55-57页 |
5.2 基于比较能力的知识点分布 | 第57-62页 |
5.2.1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语言的比较 | 第58-61页 |
5.2.2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文化的比较 | 第61-62页 |
5.3 面向社区的语言分布 | 第62-66页 |
5.3.1 《快乐汉语》和《快乐儿童华语》在学习外的实用性 | 第63-64页 |
5.3.2 《快乐儿童华语》在学习外的实用性 | 第64-65页 |
5.3.3 对比及总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