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汉语“在+处所”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外国人习得“在+处所”偏误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范围、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4-17页 |
1.3.1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语料来源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汉语“在+处所”与英语对应表达式的对比 | 第17-29页 |
第一节 介词短语“在+处所”的处所词类型与英语对应表达式的对比 | 第17-22页 |
1.1 汉语介词短语“在+处所”处所词的构成类型 | 第17-19页 |
1.2 英语对应表达式的构成类型 | 第19-21页 |
1.3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汉语“在+处所”与相应英语表达式句法语义的对比 | 第22-29页 |
2.1 汉语“在+处所”’的句法功能、语义功能 | 第22-25页 |
2.2 英语对应表达式的句法功能、语义功能 | 第25-27页 |
2.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在十处所”构式的偏误分析及成因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在+处所”的偏误类型 | 第29-36页 |
第二节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在+处所”构式偏误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2.1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 目的语规则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 汉语本身的复杂性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在+处所”构式相关的教学建议 | 第39-43页 |
1.1 充分运用对比教学法 | 第39-40页 |
1.2 充分运用“构式—语块”教学法 | 第40-41页 |
1.3 加强方位词的讲解 | 第41页 |
1.4 说明“在”的隐现条件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