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致谢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9-14页 |
·趋向补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理论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语料说明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 | 第14-16页 |
·对外趋向补语教学研究情况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趋向补语概说 | 第18-26页 |
·中国学校对外汉语教材分析 | 第18-21页 |
·乌克兰学校汉语教材分析 | 第21-23页 |
·教材的编写建议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问卷调查 | 第26-37页 |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26-27页 |
·调查目的,对象及范围 | 第26页 |
·调查思路与方法 | 第26-27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35页 |
·补语难度与主要原因 | 第27-29页 |
·使用趋向补语的频率 | 第29-30页 |
·趋向补语本身的掌握 | 第30-33页 |
·宾语的位置 | 第33-34页 |
·“了”的位置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教学建议与趋向补语练习设计 | 第37-46页 |
·趋向补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趋向补语辅导教学原则与教学法 | 第38-45页 |
·练习题设计 | 第38-44页 |
·趋向补语综合表设计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8页 |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46-47页 |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一 | 第53-60页 |
附录二 | 第6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