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各种乳制品论文--发酵乳制品论文

瑞士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在大豆酸奶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引言第12页
   ·大豆及其各种营养功能价值的概述第12-14页
     ·大豆概况第12页
     ·大豆的营养价值第12-13页
     ·大豆食品的开发利用现状第13-14页
   ·酸奶的历史及营养价值第14-16页
     ·酸奶的历史概况第14页
     ·酸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第14-16页
   ·大豆酸奶第16-19页
     ·大豆酸奶的研究概况第16-18页
     ·大豆酸奶的营养价值第18-19页
     ·大豆酸奶风味物质研究第19页
   ·益生菌第19-22页
     ·益生菌的概述第19-20页
     ·益生菌的益生作用第20-21页
     ·益生菌的种类第21页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和Lactobacillus casei第21-22页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立题依据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应用益生菌发酵酸豆乳的研究第24-34页
   ·引言第24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6页
     ·pH 值的测定第26-27页
     ·酸度的测定第27页
     ·质构的分析测定第27页
     ·感官评测第2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瑞士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酸豆乳第27-31页
     ·嗜热链球菌与不同乳酸杆菌组合发酵酸豆乳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豆乳及纯牛乳对酸豆乳质构的影响第34-41页
   ·引言第34-3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发酵底物的制备第35页
     ·pH 值的测定第35页
     ·酸度值的测定第35-36页
     ·酸奶质构的测定第36页
     ·扫描电镜第36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不同豆水比打浆得发酵酸豆乳比较第36-38页
     ·添加不同比例纯牛乳对发酵酸豆乳的影响第38-39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瑞士乳杆菌与干酪乳杆菌在不同原料中的发酵特性第41-60页
   ·引言第41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实验材料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3页
     ·pH 值的测定第43页
     ·酸度值的测定第43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3页
     ·发酵酸奶质构分析第43页
     ·发酵酸奶的SDS-PAGE 分析第43-44页
     ·L-乳酸和D-乳酸的测定第44-45页
     ·统计分析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8页
     ·蛋白质和固形物的定量第45页
     ·不同菌种对不同原料在发酵过程中pH 值和酸度的变化第45-49页
     ·不同菌种在同种原料发酵过程中pH 值和酸度的变化比较第49-52页
     ·质构分析第52-55页
     ·SDS-PAGE 分析第55-56页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L-乳酸和D-乳酸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酸豆乳制备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力变化第60-67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0-62页
     ·纯豆乳及酸奶的制备方法第62页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测定原理及方法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碳酸氢钠浸泡对抑制剂活力的影响第63-64页
     ·不同温度不同杀菌时间条件下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力影响第64-65页
     ·不同菌种组合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力的影响第65-66页
     ·豆乳添加不同的纯牛乳对酸豆奶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骨胶原多肽的制备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下一篇:灵芝水溶性蛋白与碱溶性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性研究及灵芝浆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