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汉语本体及对外汉语对“几、多、来”概数义的研究 | 第10-13页 |
一、汉语本体关于“几、多、来”概数义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对外汉语对“几、多、来”概数义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几、多、来”概数义的口语表达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机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几、多、来”概数义的句法形式、语义和语用功能研究 | 第15-32页 |
第一节 “几”概数义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 第15-20页 |
一、“几”表概数的句法形式 | 第15-18页 |
二、“几”表概数的语义范畴 | 第18-19页 |
三、“几”表概数的语用功能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多”概数义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 第20-23页 |
一、“多”表概数的句法形式 | 第20-22页 |
二、“多”表概数的语义范畴 | 第22-23页 |
三、“多”表概数的语用功能 | 第23页 |
第三节 “来”概数义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 第23-27页 |
一、“来”表概数的句法形式 | 第24-26页 |
二、“来”表概数的语义范畴 | 第26-27页 |
三、“来”表概数的语用功能 | 第27页 |
第四节 “几、多、来”表概数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的对比 | 第27-32页 |
一、“几”和“多”的对比 | 第27-29页 |
二、“几”和“来”的对比 | 第29-30页 |
三、“多”和“来”的对比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口语表达中的“几、多、来”概数义及对比分析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几、多、来”口语表达中的特点、语境及用法 | 第32-35页 |
一、“几、多、来”口语表达中的特点 | 第32-33页 |
二、“几、多、来”口语表达中的语境 | 第33-34页 |
三、“几、多、来”口语表达中的用法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几、多、来”在书面语与口语运用中的异同 | 第35-40页 |
一、“几、多、来”在书面语和口语运用中的相似处 | 第35-37页 |
二、“几、多、来”在书面语和口语运用中的不同处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表概数义的“几、多、来”的呈现分析及建议 | 第40-48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材中“几、多、来”呈现情况 | 第40-45页 |
一、“几、多、来”在教材中的位置和解释 | 第40-43页 |
二、教材中“几、多、来”呈现的句法形式及语义、语用表达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对“几、多、来”在教材中的分析及建议 | 第45-48页 |
一、“几、多、来”在教材中的优劣分析 | 第45-47页 |
二、“几、多、来”在教材中的编写建议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表概数义的“几、多、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 第48-54页 |
第一节 表概数义的“几、多、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 第48-49页 |
一、刘珣主张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 第48-49页 |
二、赵金铭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 第49页 |
三、“几、多、来”的概数义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 | 第49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表概数义“几、多、来”的口语教学 | 第49-51页 |
一、口语表达中“几、多、来”的句法形式教学 | 第50页 |
二、口语表达中“几、多、来”的语义教学 | 第50页 |
三、口语表达中“几、多、来”的语用教学 | 第50-51页 |
第三节 表概数义“几、多、来”在教学环节中的嵌入点 | 第51-54页 |
一、导入课程的切入 | 第51-52页 |
二、讲授环节的切入 | 第52页 |
三、练习环节的切入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表概数义的“几、多、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第54-61页 |
第一节 概数义“几、多、来”的情景法教学 | 第54-56页 |
一、情景法与“几、多、来”教学 | 第54页 |
二、“几、多、来”在情景法教学中的设计 | 第54-56页 |
三、概数义“几、多、来”在情景法中的运用 | 第56页 |
第二节 概数义“几、多、来”的交际法 | 第56-58页 |
一、交际法与“几、多、来”教学 | 第56页 |
二、“几、多、来”在交际法中的设计 | 第56-57页 |
三、概数义“几、多、来”在交际法中的运用 | 第57-58页 |
第三节 表概数义“几、多、来”的课堂教学设计实录 | 第58-61页 |
一、“几”的教学设计及教案 | 第58-59页 |
二、“多”和“来”的教学设计及教案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