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对外汉语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的研究文献综述第13-14页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页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主要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我国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分析第16-27页
    2.1 我国现有的两种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第16-22页
        2.1.1 辅助课堂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第16-19页
        2.1.2 自主学习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第19-22页
    2.2 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第22-24页
        2.2.1 两者的共同点第22-23页
        2.2.2 两者的不同点第23-24页
    2.3 两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缺陷第24-27页
        2.3.1 可能导致学生内向的性格第24页
        2.3.2 两者缺乏相关测评系统第24-25页
        2.3.3 两者的互动交流性不强第25-27页
第三章 交互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分析第27-41页
    3.1 交互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的概念第27页
    3.2 交互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第27-28页
        3.2.1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第27页
        3.2.2 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第27-28页
        3.2.3 具有较好的远程考评系统第28页
        3.2.4 能够动态升级网络教学资源第28页
    3.3 交互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的流程设计第28-32页
        3.3.1 教学目标设计第29页
        3.3.2 学生群体分析设计第29-30页
        3.3.3 动类型设计第30-31页
        3.3.4 动控制水平设计第31-32页
    3.4 交互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互动方案的确定第32-41页
        3.4.1 语音教学部分的互动方案确定第32-33页
        3.4.2 词汇教学部分的互动方案确定第33-35页
        3.4.3 语法教学部分的互动方案确定第35-36页
        3.4.4 汉字教学部分的互动方案确定第36-37页
        3.4.5 课文教学部分的互动方案确定第37-38页
        3.4.6 动方案的技术保障第38-40页
        3.4.7 评价与修订第40-41页
第四章 交互式对外汉语网络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第41-51页
    4.1 确定教学目标第41页
    4.2 确定教学对象第41-42页
    4.3 确定互动类型第42页
    4.4 确定互动控制水平第42页
    4.5 教学课件各部分的互动方案实现第42-49页
        4.5.1 课件整体结构和互动设计方案第42-44页
        4.5.2 词汇部分的互动活动第44-46页
        4.5.3 语法部分的互动活动第46-47页
        4.5.4 课文部分的互动活动第47-48页
        4.5.5 汉字部分的互动活动第48-49页
    4.6 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价第49-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化妆品广告语的认知研究
下一篇:莫言作品与尼采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