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汉语专业班学生汉语动趋式偏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三、应用前景 | 第9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3页 |
(一) 汉语动趋式本体研究 | 第9-10页 |
1. 关于趋向补语语义的研究 | 第9-10页 |
2. 关于趋向动词与宾语位置关系的研究 | 第10页 |
(二) 汉语动趋式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10-13页 |
1. 关于动趋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 第10-11页 |
2. 偏误分析研究 | 第11页 |
3. 习得顺序研究 | 第11-12页 |
4. 汉外对比研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泰国学生汉语动趋式偏误情况考察 | 第13-16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13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13页 |
三、调查内容设计 | 第13-16页 |
第三章 泰国学生汉语动趋式偏误的类型 | 第16-32页 |
一、调查结果统计 | 第16-18页 |
二、偏误类型 | 第18-32页 |
(一) 结构偏误 | 第18-25页 |
1. 谓语动词与趋向动词位置偏误 | 第18-19页 |
2. 动趋式与宾语的位置偏误 | 第19-24页 |
3.“把”字结构偏误 | 第24-25页 |
(二) 语义偏误 | 第25-32页 |
1. 来”的偏误情况 | 第25页 |
2.“上”和“上来”的偏误情况 | 第25-26页 |
3.“下”、“下来”和“下去”的偏误情况 | 第26-27页 |
4.“进”、“进来”和“进去”的偏误情况 | 第27-28页 |
5.“出”和“出来”的偏误情况 | 第28页 |
6.“回”、“回来”和“回去”的偏误情况 | 第28-29页 |
7.“过”和“过来”的偏误情况 | 第29-30页 |
8.“起”和“起来”的偏误情况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泰国学生汉语动趋式偏误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 第32-37页 |
一、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32-34页 |
(一) 母语负迁移 | 第32页 |
(二) 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 | 第32-33页 |
(三) 教材安排不成系统 | 第33-34页 |
(四) 学生个体差异 | 第34页 |
二、针对泰国学生汉语动趋式偏误的应对策略 | 第34-37页 |
(一) 教材选取方面 | 第34-35页 |
(二)教师教学方面 | 第35页 |
(三)学习者方面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生成果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