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7-8页 |
(二)汉语“强调类”语气副词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强调类”语气副词的本体研究 | 第8-9页 |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强调类”语气副词的个案偏误研究 | 第9-11页 |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页 |
(四)语料来源 | 第11页 |
(五)研究依据的主要理论 | 第11-12页 |
(六)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七)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韩国留学生汉语“强调类”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类型分析 | 第14-29页 |
(一)韩国留学生汉语“强调类”语气副词习得偏误分布统计分析 | 第14-15页 |
(二)韩国留学生汉语“强调类”语气副词习得偏误情况分析 | 第15-29页 |
1. 误加型偏误分析 | 第15-16页 |
2. 误代型偏误分析 | 第16-24页 |
3. 错序型偏误分析 | 第24-26页 |
4. 其他类型偏误分析 | 第26-29页 |
二、韩国留学生汉语“强调类”语气副词偏误成因分析 | 第29-31页 |
(一)语际负迁移 | 第29页 |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 | 第29-30页 |
(三)学习策略影响 | 第30页 |
(四)交际策略影响 | 第30-31页 |
三、韩国留学生汉语“强调类”语气副词教学策略分析 | 第31-35页 |
(一)正确利用母语的正迁移 | 第31-32页 |
(二)适当利用语内正迁移 | 第32页 |
(三)正确利用情景法 | 第32-33页 |
(四)适当运用对比分析法 | 第33页 |
(五)适当使用公式法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1-42页 |